上海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引进技术、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积极引进国外先进和适用技术,推动上海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全年共签订技术设备引进合同1514项,成交金额28.26亿美元。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多元化海外市场,发展对外经济合作。全年新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991项,比上年下降7.9%;合同金额12.3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8%;实际完成营业额11.38亿美元,增长35.9%;派出劳务人员1.17万人次,增长10.3%。对外承包工程范围逐步拓宽,积极向隧道、电讯、地铁等高技术领域拓展。至年末,上海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30个。 浦东开发开放 浦东新区在体制创新、产业优化和功能开发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全年浦东新区增加值1082.02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570.75亿元,增长17.6%;第三产业增加值505.27亿元,增长14.7%,占全区增加值的比重达46.7%。全年完成外贸出口总额110亿美元,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40%。全年批准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880项,比上年增长27%;吸收外资合同金额20.01亿美元,占全市吸收外资合同金额的27.1%。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融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至年末,已有123家中外经营性金融机构集聚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在“聚焦张江”的战略决策效应下,张江高科技园区重点突出孵化创业、微电子产业链、新药研制开发链、“产、学、研”结合链四个方面的功能,已引进研发机构20家,孵化创业企业152家。外高桥保税区开展空运和海运“直通式”服务试点,现代物流功能进一步拓展。外高桥港口货物吞吐量2496.84万吨,比上年增长67.7%;集装箱吞吐量289.21万国际标准箱,增长57.2%。全区仓储物流企业已增加到601家,全年实现销售额225亿元,比上年增长29.2%。金桥出口加工区作为外向型高科技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06.5亿元,比上年增长41.5%,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516.92亿元,增长54%。 三、社会事业 科技 积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用于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78%。全年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338项。其中,属于国际领先的有78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有542项。全年受理专利申请量12769件,比上年增长12.8%;专利授权量5370件,增长32.7%。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推进。至年末,全市已累计建成2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9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年内共有495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获得认定,其中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新材料三大重点领域的项目占68.5%。至年末,共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1348项,其中70%的项目已实施产业化,累计新增产值350亿元。技术交易日趋活跃。全年上海技术交易市场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2.38万项,比上年增长13.6%;合同金额106.16亿元,增长43.7%。 教育 基础教育改革和高校布局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整体教育水平有了新的提高。至年末,普通高等院校调整为45所,其中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3所;成人高校调整为31所。积极探索高等教育投资、机制和体制“三位一体”的改革与创新。全年普通高等院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共招收本科、专科、高职学生9.86万人,比上年增长21.3%;在校学生28万人,增长23.5%。全年招收研究生1.58万人,比上年增长25.1%;毕业研究生0.68万人,增长16.2%。推进高校学生公寓社会化建设,全市新建高校学生公寓总面积30万平方米。松江大学园区和南汇科教园区一期工程竣工,共入驻学校7所、学生1.21万人。松江大学园区建设首次尝试了社会力量介入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模式。继续加快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至年末,全市共有小学852所,在校学生72.28万人,比上年下降8.3%。普通中学865所,在校学生80.23万人,比上年增长0.9%,其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25.08万人,增长4.8%。中等专业学校82所,在校学生12.12万人,比上年增长1.9%。全市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9.9%,高中阶段升学率98.5%。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义务教育,推动本市基础教育加快实现现代化。年内93所中小学校舍完成改造达标建设,上海市第一所免费的完全中学开学。成人教育加快发展。全年成人高等院校共招收本科、专科学生5.38万人,比上年增长27.2%;在校学生13.83万人,增长20.4%,其中本科学生4.92万人,增长39.4%。 文化 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年内成功地举办了第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2001年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第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等一系列国内外大型文化交流活动。特别是APEC文艺演出以及世界著名歌唱家的独唱音乐会,体现了上海国际大都市的文化水准。在全国和国际性文艺评奖中,上海共获奖100余项,其中电影《生死抉择》获“五个一工程”特等奖。至年末,全市有市、区(县)文化馆、群众艺术馆、文化艺术指导中心36个,公共图书馆32个,档案馆50个,博物馆20个。文化部门艺术表演团体29个。全年共摄制电影故事片12部。广播电视播放时间延长,节目丰富多彩。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节目6套(其中对台广播1套),平均每天播音89.7小时;上海东方广播电台节目4套,平均每天播音76.7小时;上海电视台节目7套,平均每周播放910.3小时;上海东方电视台节目4套,平均每周播放497.7小时;上海教育电视台平均每周播放119.5小时。全国有11个省、市、自治区卫星电视节目进入上海电视网播放。新闻出版事业继续发展。全年共出版报纸16.98亿份、各类杂志1.85亿册、图书2.68亿册(张)。全市1012个东方书报亭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补充,体现了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文化风采。 卫生 以推进医保、医疗、医药联动改革为抓手,促进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提高,满足市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至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813所,其中,医院432所,门诊部(所)3210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6所,妇幼保健机构10所。全市共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0.51万人,其中,医生4.85万人,护师、护士3.77万人。全市拥有医院病床7.63万张。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取得新发展。至年末,9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有60所完成了标准化建设。改制成立了为社会贫困人群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公惠医院;首家由企业医院转制而成的民营博爱医院正式开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