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塑料制品 吨 541 -16。5 食用植物油 吨 11356 1298。5 乳制品 吨 30079 92。7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22。5%,同比提高12。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31665万元,同比增加7438万元,其中地方工业实现利税28466万元,同比增加8092万元。 建筑业有所下降。全年建筑业实现总产值83546。2万元,同比下降14。8%。施工房屋面积639876平方米,同比下降9。1%;房屋竣工面积565836平方米,与同期基本持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近十年最高水平。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实现544133万元,比上年增长39。5%。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 16139万元,增长52。4%。投资结构继续改善。第一产业投资额为24871万元,同比增长99。9%,占全部投资的4。6%;第二产业投资为268428万元,同比增长占79。3%,占49。3%;第三产业投资250834万元,增长10%,占46。1%。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投资 90907万元,教育事业投资6997万元。全年新增固定资产308232万元,同比增长14。3%。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56。7%,同比下降12。4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11806万元,商品房销售面积 67114平方米,分别下降21。3%和50。2%。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运行活跃。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6001万元,同比增长19%。从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15592。4万元,增长19。6%;农村消费品零售额80408。6万元,增长16。7%。从行业看,批发业158212。5万元,增长21。3%;零售业154178。6万元,增长16。9%;住宿、餐饮业零售额81154。5万元,增长19%;其它行业零售额2455。4万元,增长6。9%。从商品类别看,吃的商品零售额198000万元,占零售总额的50%;穿的商品零售额85932万元,占零售总额的21。7%;用的商品零售额93060万元,占零售总额的23。5%。 六、对外贸易及旅游 对外贸易较快增长。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290178。5万美元,同比增长22。7%。其中,出口总额272182。2万美元,增长2l%;进口总额17996。3万美元,增长56。2%。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总额130086。8万美元,增长54。2%,一般贸易159952。3万美元,增长5。3%。对俄贸易完成180002万美元,增长39。2%。贸易对象为201个国家和地区,比同期增加3个。 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71万人次,同比增长35。4%。边境旅游出入境人数48。8万人次,增长10。1%。其中,出境1万人次,增长25%;入境47。8万人次,增长9。8%。 七、交通 全市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完成铁路货运量97。4万吨,铁路货物周转量15502。1万吨公里;公路货运量805万吨,公路货物周转量43635万吨公里。完成铁路客运量128。7万人,铁路客运周转量23354万人公里;公路客运量570万人,公路客运周转量62761万人公里。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全年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32018万元,同比增长46。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1819万元,增长52。2%。主体税种中,营业税1。27亿元,增长50。7%;国内增值税1。08亿元,增长26%;企业所得税0。67亿元,增长1。16倍。全市一般预算支出479263万元,增长31。6%。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教育和农林水事务等重点支出分别增长2。53倍、59。2%、42%和 30。8%。 金融存款增加较多。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755292万元,比年初增长23。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018058万元,比年初增长26。7%。其中,活期储蓄存款737544万元、定期储蓄存款1280514万元,分别比年初增长23。8%和28。5%。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54014万元,比年初增长1。44%。 九、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高等教育在校生8267人。普通中学在校生92136人。职业中学在校生5479人。小学校在校生108245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8%,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5。98%。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文化馆站 7个,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和行业图书馆88个,电视台6座,电台5座。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2。3%,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95。2%。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卫生机构床位数5810张,卫生机构技术人员6904人,其中,医师3094人。 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49个。其中,医院56个,卫生院6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个,妇幼保健院所、站 7个。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共获国家级比赛金牌1枚、银牌2枚、铜牌2枚;获省级比赛金牌19枚、银牌26枚、铜牌19枚。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事业加快发展。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有271人,各级环境监测站9个,环境监测人员82人。有自然保护区24个,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2个,面积43。1平方公里。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市综合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全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193。71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0。96%;单位GDP能耗1。13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3。73%。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公安部门统计,年末,全市总人口174万人,同比下降0。042%。其中,城镇人口62万人,同比下降0。4%,占总人口比重35。3%;乡村人口112万人,同比增长0。15%,占总人口比重64。7%。全市人口出生率7。9‰,死亡率5。6‰,人口自然增长率 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