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战略任务,紧紧抓住国家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政策机遇,努力克服春旱、原油减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农业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工业经济总量和效益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投资对经济贡献率提高,城乡市场繁荣,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进展,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一、综合 经济总量保持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3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2%,达到1988年以来最高水平。经济增长的产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全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0.0亿元,同比增长14.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48.4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工业增加值1008亿元,同比增长9.8%;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全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51.1亿元,同比增长14.2%。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2%、84.6%和12.2%。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5%,其中服务价格上涨1.3%。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2%。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1.18%。全年商品房销售价格水平同比上涨19.2%,涨幅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住宅商品房价格水平同比上涨20.6%,涨幅比上年低3.2个百分点。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02万人,比预期目标多0.32万人。全年有1.48万名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8%,比预期目标低0.62个百分点。 二、农业 2004年,在国家和省“一免两补”惠农政策和各项措施的推动下,全市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农村经济日益繁荣。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2.6亿元,同比增长17.0%,实现增加值40.0亿元,同比增长14.0%。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例由2000年的46.7:2.5:38.2:12.6调整为2004年的40.3:1.9:51.3:6.5,五年间,农业比重下降了6.4个百分点,畜牧业比重上升了13.1个百分点。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稳定粮食生产,调整结构,农业生产呈现恢复性增长。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6.3万公顷,同比增长16%,新增播种面积7.2万公顷,优质粮食种植面积达18万公顷,同比增长7.8%,青贮玉米等饲料饲草作物6.7万公顷,绿色特色和有机食品种植面积达20.7万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36.8%。粮、经、饲比例由上年的60.5:34.2:5.3调整为54:33:13。全市粮食总产量达171.9万吨,同比增长34.7%。 畜牧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继续撑起农村经济“半壁江山”。畜牧业实现产值和增加值分别为44.5亿元、2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8%、20.1%,占农林牧渔业产值和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53.9%、51.0%,同比分别提高1.2和0.7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半壁江山”的良好态势。 林业生产稳定。全年实现产值1.3亿元。造林1.4万公顷,造林质量较高,森林覆盖率同比有所提高。 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实现产值4.3亿元,同比增长8.1%,水产品产量6.7万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008亿元,同比增长9.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953亿元,同比增长9.5%。产品产销衔接良好,产品销售率达到98.8%。石油、石化大企业经济总量和效益水平全面攀升。油田公司实现工业增加值801.9亿元,同比增长3.9%,利税总额同比增长24%。石化公司和炼化公司分别实现增加值42.3亿元和2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2%和27.1%;全市地方工业实现增加值106亿元,同比增长40.5%。 规模以上重点行业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实现增加值804.4亿元,同比增长4.1%,石化行业实现增加值91.5亿元,同比增长41.4%,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11.9亿元,同比增长43.9%,建材行业实现增加值5.1亿元,同比增长39.9%,机械制造业实现增加值6.1亿元,同比增长45.6%。 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注册的企业达1350家,同比增长17.4%;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56亿元,同比增长40.7%;工业总产值278亿元,同比增长47.9%;工业增加值63亿元,同比增长46.5%;实现工业利税21.6亿元,同比增长42.5%,开发区对地方工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较强的拉动作用。至年末,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达244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20亿元,实现利税14亿元。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0.4亿元,同比增长3.1%。全市建筑企业全年完成施工产值88.6亿元,同比增长9%;施工面积280.2万平方米。按总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0553.3元/人,与上年基本持平。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历史最高水平,投资增幅位居新一轮增长峰值,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38.2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68.8亿元,同比增长25.2%;更新改造投资40.8亿元,同比下降45.5%;其他投资14.8亿元,同比增长11.3倍;房地产开发投资13.8亿元,同比增长2.1倍。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1.2亿元,同比下降52%;第二产业投资195.4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工业投资187.8亿元,同比增长7.2%;第三产业投资41.6亿元,同比增长29.6%。 五、国内外贸易和旅游 城乡消费品市场货源充足,购销两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0亿元,同比增长20.4%。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111.8亿元,餐饮业16.3亿元,其他行业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6%、26.9%和13.1%;按构成分,吃的商品零售额24.6亿元,同比增长22.4%;穿的商品零售额21.7亿元,同比增长49.7%;用的商品零售额63.1亿元,同比增长21.8%;燃料类商品零售额20.6亿元,同比增长172.4%。 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2499万美元,同比增长67.9%,其中,出口7190万美元,同比增长100.2%。进口5309万美元,同比增长37.8%;利用外资有新进展,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411万美元,同比增长31.0%。 旅游业繁荣兴旺,独特的石油文化、湿地景观、温泉等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全市旅游业总收入9.65亿元,同比增长22.2%。接待国内游客496万人,同比增长25.0%,接待海外游客8800人次,同比增长25.7%,旅游外汇收入158.2万美元,同比增长43%。 六、交通和邮电业 2004年,交通运输货运稳步发展。全年公路客运量767.9万人,同比增长6.4%,客运周转量70409.8万人/公里,同比增长10.4%;全年公路货运量2023.4万吨,同比增长15.8%,货运周转量49937.7万吨/公里,同比增长24.6%;全年铁路发运货物1260万吨,同比增长0.4%,发送旅客565万人,同比增长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