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鸭山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5 双鸭山市统计局

各部门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较大的工程项目,是拉动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我市双福路改扩建工程,当年完成投资4346万元。(二)、今年新开工规模较大的住宅小区:“中植方洲苑”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9369平方米,本年完成投资11960万元、鸿苑住宅小区建筑面积37000平方米,本年完成投资2200万元;(三)、刚刚交付使用的“温洲商贸城”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4000平方米,本年完成投资3600万元。除此之外,我市的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如:城市煤气工程、双鸭山联通分公司技术改造、宝清县龙头桥水库等项目对我市固定资产的快速增长起到了拉动作用。

五、交通和邮电业

2001年,我市交通运输业发展平稳,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继续改善,综合运输能力进一步增强。到2001年末我市境内公路总里程2186.5公里,其中:新增二级路面55.7公里。铁路里程120公里。

邮电通信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0776万元,与上年相比增长40.6%。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251423门,增长64%。本地电话用户27.74万户,与上年相比增加12.71万户,增长84.6%。移动电话用户14.54万户,比上年增长27.4%。互联网拨号上网用户11791户,与上年相比增加4786户,增长68.3%。

六、国内贸易、外经和物价

2001年,我市商业市场购销平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稳增长,整个市场仍然呈现买方市场的态势。全年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36241万元,比上年增长4.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178235万元,同比增长4.8%;餐饮业完成14439万元,同比增长10.5%;其它行业完成43567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从商品类别看,吃的商品零售额103325万元,增长3.5%,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为43.7%;穿的商品零售额58634万元,增长3.0%,所占比重为24.8%;用的商品零售额63105万元,增长4.4%,所占比重为26.7%。

进出口总值有所增长。全年进出口总值3024万美元,同比增长9.2%。其中:出口额完成3014万美元,同比增长13.2%,进口额完成10万美元,同比下降9.1%。

市场物价有升有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5%。从分类看,交通和通讯、居住、食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指数分别为108.3%、105.4%、101.7%、102.8%,衣着价格指数为98.7%,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指数分别为95.6%、97.3%、87.9%。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稳定增长。2001年,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27737万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6236万元,增长12.0%,其中一般预算支出89761万元,增长32.5%。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734380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8.2%;各项贷款余额达1283458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3.0%。

保险事业继续壮大。全年保费收入11437万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000万元,增长6.9%;人寿险保费收入8437万元,增长13.8%。支付各类赔款2452万元,比上年下降7.2%。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1660万元,下降2.6%;寿险赔付金额792万元,下降15.5%。

八、文化、教育、卫生和体育事业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5个。中短波广播发射台4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100%;比上年提高  3.39个百分点。有线电视用户6.46万户。全年报纸发行数量1493.9万份。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中等专业学校2所,在校生1338人。普通中学134所,在校生77912人,全市普通初中入学率达96.6%。小学422所,在校生110218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5.15%。

卫生事业发展壮大。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5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95个。卫生机构床位数5191张。全市共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6488人,其中中医师172人,西医师2136人,护师、护士2079人。全市共有卫生防疫站、专科防治所31个,妇幼保健站16个。

体育事业不断进步。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全年共举办乡、镇以上运动会147次,参加运动会运动员人数25638人次。全市运动健儿在省、市体育运动比赛中不断取得新成绩。

九、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事业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有152人,各级环境监测站5个,环境检测人员54人。自然保护工作得到长足发展。全市有自然保护区5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全年安排污染治理和生态环保项目78个,建成烟尘控制区5个,达标面积39平方公里。工业污染防治得到切实加强。

十、人口和人民生活

2001年末,全市总人口150.1万人,比上年增加0.1%,其中非农业人口79.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52.9%,农业人口70.7万人,占47.1%。全市人口出生率9.3‰,人口死亡率3.6‰,人口自然增长率5.73‰。

全市单位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均有增加,拖欠工资减少。年末全市单位从业人员14.8万人,比上年增长0.1%,全年劳动报酬116706万元,比上年增加23189万元,增长24.8%。全年拖欠在岗职工工资总额6583万元,与上年相比减少9589万元,下降59.3%。在岗职工平均工资7832元,比上年增加1387元,增长21.5%。

城镇居民收入明显增加。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79.13元,比上年增长8.8%,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583.81元,增长10.8%,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