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城乡消费品市场旺盛。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2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增幅提高2.7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79.4亿元,增长18.6%;农村(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6.8亿元,增长21%。从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8.4亿元,增长19.6%;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6亿元,增长15.4%;其他行业零售额1.8亿元,增长19.6%。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中,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比上年下降32.9%,金银珠宝类增长12.6%,通讯器材类下降6.6%,汽车类增长83.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7.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8.9%,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9.6%,石油及制品类增长40.5%,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0.2%。 六、对外经济 外贸进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4791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1.0%。其中:出口45390万美元,增长27.1%,对俄贸易39951万美元,增长19.7%。进口2527万美元,增长185.9%。利用外资稳定增长。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27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5.3%。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继续稳步发展。全年公路、铁路完成货物运输量5520万吨,比上年增长10.4%。其中,铁路运输量2920万吨,增长9.8%;公路运输量2600万吨,增长11.1%。 邮电通信业平稳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1.2亿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电信业务总量8.4亿元,增长2.1%;邮政业务总量2.7亿元,增长17.0%。局用交换机总容量234万门,增长5.7%。旅游业发展进一步加快。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417.8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5%;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5.24亿元,增长18.4%。其中,接待国内旅游人数403万人次,增长16.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1.28亿元,增长23.3%;接待国际旅游人数14.87万人次,增长7.8%,创造国际旅游外汇收入0.52亿美元,增长7.8%。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2008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32.3亿元,比上年增长37.0%。其中,市本级23.9亿元,增长42.3% ,县级8.3亿元,增长23.9%。全市财政总支出36.1亿元,比上年增长22.5%。 金融形势稳定。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05.3亿元,比年初增长27.7%。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49.4亿元,比年初增长27.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14.9亿元,比年初增长28.4%。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52.7亿元,比年初增长16.1%。银行货币收入1129.4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全年累计货币净投放29.8亿元,增长36.9%。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保费收入6.8亿元,比上年增长27.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7亿元,增长4.3%;寿险保费收入6.1亿元,增长30.8%。支付各类赔款5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0.6亿元,人身险赔付金额4.4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有普通高校1所,本年招生3550人,增长25.5%;在校生9509人,下降8.3%;毕业生4312人,增长24.7%。职工大学1所,本年招生625人,在校生为1200人,毕业生为600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2所,招生1054人,在校生2969人,毕业生875人。技工学校2所,当年招生3024人,在校生10277人,毕业生1939人。普通高中27所,招生11636人,在校生33165人,毕业生11150人。普通初中106所,招生20596人,在校生85760人,毕业生23290人。普通小学125所,招生16771人,在校生88274人,毕业生20457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60人,在校生287人。幼儿园150个,在园幼儿19197人。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年末全市有科学研究开发机构6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3012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2114人。全年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74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12项;应用技术成果48项;软科学成果14项。受理专利申请68件,增长47.8%;授权专利57件,增长39%。综合技术服务能力不断加强。年末全市共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2个,产品质量、体系认证机构2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2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84104台件。全市有天气预报服务网发射网站1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4个;地震遥测台网1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文化馆11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2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21%。有线电视用户17.6万户,与上年持平;有线数字电视覆盖户数6800户。全市共有档案馆6个,档案室6个,已开放各类档案6127卷。全年出版报纸1140万份。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88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17个。卫生机构床位数7240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数6290张。卫生技术人员9495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947人;注册护士3257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3个,卫生技术人员252人。卫生监督所11个,卫生技术人员147人。全市共有乡镇卫生院46个,床位505张,卫生技术人员622人。全市9个县(市)、区全部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覆盖农村人口60.5万人,与上年持平;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40.13万人,增长2.5%。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在国内比赛中获得30枚金牌、33枚银牌、28枚铜牌。全年举办运动会竞赛会11次,参加运动会人数1200人次。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增长。2008年末全市总人口190.8万人(公安局统计数据),其中,非农人口120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7.0‰,死亡率5.7‰,人口自然增长率1.2‰。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6.6万人,比上年增长2.5%,其中职工4.1万人,增长6.5%;离退休人员8万人,增长11.4%。参加失业保险19.4万人,与上年持平。参加基本医疗保险40.7万人,增长2.8%,其中职工26.9万人,增长2.7%;离退休人员13.8万人,增长2.9%。城镇居民有13.8万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床位达416张,收养人员120人次;各种城镇社区服务设施79处,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3处。全年销售福利彩票10576.6万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1265.4万元。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20元,比上年增长15.1%;城镇人均消费性支出7801元,增长2.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278元,增长10.7%;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41元,增长6.4%。城镇恩格尔系数为34.7%;农村恩格尔系数为37.1%。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2.6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6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21.53平方米,增加0.03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