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4 长春市统计局

长春市统计局

2006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和落实国家和省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认真实施“十一五”规划,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围绕全年经济建设重点任务,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社会事业和谐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较好地实现了“十一五”时期开局之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和目标。

一、 综合

经济总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41.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2亿元,比上年下降2.2%;第二产业增加值851.8亿元,增长20.8%;第三产业增加值727.4亿元,增长13%。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9.3%:48.9%:41.8%。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3677元(按户籍年平均人口数计算),比上年增长13.9%。

表1:地区生产总值

长春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财政税收:全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210.6亿元,增长14%。全市地方留用收入71.6亿元,增长17.3% ;地方财政支出146.7亿元,增长20.6%。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2.1%,与上年基本持平。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3%,比上年上升1.3%,其中,除食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和居住价格有不同程度上涨外,其他消费品价格均有所下降。

表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长春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国企改革: 2006年,加速推进国企改革,不断探索国资监管新途径,促进资产合理流动,整合存量资源。2006年底,全市列入国企改革攻坚目标的254户企业全部完成了方案审批,其中:210户企业完成了全部国企改革程序。加上目标外企业,实施改革的企业已达345户。2006年共理顺职工劳动关系9万人,安置离退休人员5.8万人,盘活资产113.5亿元。

二、 农业

农业生产: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9亿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种植业产值142.2亿元,增长8.7%,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为49.2%;林业产值1.7亿元,下降19.3%;牧业产值142.3亿元,增长3.6%,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为49.2%;渔业产值1.5亿元,增长1.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3亿元,增长7.9%。

农牧业产量: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813.7万吨,比上年增加15.3万吨。2006年,全市肉类总产量达到163.6万吨,比上年减少2.3%。禽蛋产量37.3万吨,比上年减少4.1%。三元杂交猪、牛比重分别达到80%、67%,鸡良种覆盖率达到98%。

种植业结构: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0.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4%。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长10.6%,优质专用玉米、大豆、水稻播种面积达94.8万公顷,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94.2%。全市菜田面积发展到8.5万公顷,保护地面积1.5万公顷。无公害蔬菜工程建设进一步加速,全市已认定无公害蔬菜和绿色农产品基地100个,无公害蔬菜和绿色农产品监控面积达到175万亩,全市种植无公害蔬菜和绿色食品蔬菜4.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7万公顷,提供无公害蔬菜和绿色食品蔬菜14.1亿公斤。

现代农业: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市新建续建投资规模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业重点项目24个,总投资28.8亿元。

农村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机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和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三项改革,全市共撤并乡镇50个,精简乡镇行政编制1299个,撤并农村中小学244所,落实国家政策性补贴资金8.8亿元,农民人均获得补贴216元。在新农村建设方面,确定了省、市、县三级10个试点镇、31个试点村,全市投入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总额达33.5亿元,其中新农村试点村镇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资金投入8.5亿元。

三、 工业

工业生产:2006年,长春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有利时机,不断推进工业化进程,工业经济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业生产运行继续保持平稳态势。全年完成全口径工业增加值68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2140亿元,比上年增长23.8%。

工业经济结构: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汽车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光电信息、生物医药、能源、建筑和材料制造等主导产业、重点产业成为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汽车工业累计完成产值1484.3亿元,增长21.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9.4%;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产值308.4亿元,增长24.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4.4%;生物及医药工业完成产值35.3亿元,增长33.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1.6%;光电子信息工业完成产值24.2亿元,增长29.6%,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1.1%;建材工业完成产值81.8亿元,增长40.8%,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3.8%;能源工业完成产值70.8亿元,增长10.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3.3%。40户重点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36.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6.5%。新产品开发能力不断增强。全年完成新产品产值1120.5亿元,比上年增长40.5%,新产品产值率达到52.3%。

重点工业产品产量:重点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在全市30种重点工业产品中有21种上升,增幅较大的有:水泥1268.5万吨,增长95.7%;内燃机3147.4万千瓦,增长39.4%;自动化仪表1285台,增长34.6%;发电量117.5亿千瓦时,增长31.3%;啤酒32.1万吨,增长22.9%;汽车63.3万辆,增长20.2%;食用植物油9.4万吨,增长19.8%;铁路客车1121辆,增长15%;配混合饲料123万吨,增长14.7%;无酒精饮料26.6万吨,增长12.9%;淀粉142.3万吨,增长12.1%;原煤296.3万吨,增长12%。

工业经济效益:2006年以来,工业企业克服能源供应紧张、原材料涨价等影响因素,工业经济效益稳步增长。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85%,增长36.4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36.7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利税总额172.1亿元,增长28.5%;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71.9亿元,增长60.9%。

四、建筑业  房地产开发

建筑业: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67.8亿元,比上年增长7.5%。资质以上建筑业完成总产值344亿元,比上年增长22.2%。

房地产开发: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1365.5万平方米。商品房竣工面积331.9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408.3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104.4亿元。商品房空置面积266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