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199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大牲畜年末数 3O9.O7万头 5.8 其中:牛年末数 188.3O万头 8.9 猪年末数 507.5O万头 2.7 羊年末数 233.64万只 4.8 渔业生产继续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为7.l万吨,比上年增长7.3%;渔业产值为2.8亿元,增长9.8%。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所提高。1990年末全省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2.9亿瓦特,比上年末增长6.5%;大中型拖拉机4.1万台,与上年末持平;小型及手扶拖拉机l8.6万台,增长7.5%;大中型机引农具3.8万部,增长15%;拥有载重汽车8754辆,下降2.9%;农用排灌机械总动力为l2.l亿瓦特,增长22.4%;全年机耕地面积达2703.7万亩,比上年增长ll.1%,占全部耕地面积的比重为45.8%;农村用电量16.8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0.6%;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84.17万吨,增长l8.6%。科技兴农步伐加快。全年由省、地、县、乡四级农业科技人员参加的65个科技承包集团和科技试验示范区及2O个科技服务小分队,分布全省38个县(市),承包示范农田面积1131万亩,推广项目150个。省政府确定1990年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水利年”,在全省范围内继续开展了“天池杯”竞赛活动,调动了各方面兴修水利的积极性。全年全省投入劳动积累工1.1亿个,共完成土石方综合工程量2.4亿立方米,使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有所增强。 在农业丰收的同时,农业商品生产也有长足的发展。1990年全省农业商品产值为118.l亿元,比上年增长32.7%。全省农产品综合商品率达62.5%,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农村非农产业经过调整持续发展。全年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和商业、饮食业产值达到133.l亿元,比上年增长6.9%。 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基础设施仍比较脆弱,农村产业结构仍然不够协调,经济效益还不理想,农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还面I晦着较多困难。 二、工 业 1990年,吉林省工业生产在市场疲软等不利因素的制约下,一度出现下降局面,省政府及时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对生产的指挥调度,组织“增产增收月”和促销等活动。各部门及企业在强化销售、活化资金、开展“双增双节”、启动生产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加之国家适度松动需要的措施逐步到位,工业生产逐步回升。全年工业总产值为552.4亿元,比上年增长1.9%,比1985年增长62.2%,平均每年增长1O.2%,超过了“七五”计划规定的发展速度。乡及乡以上工业(不包括城镇委办和个体工业、农村村及村以下工业)总产值为491.7亿元,比上年增长O.9%。在工业总产值中,全民所有制工业产值388.7亿元,增长O.6%;集体所有制工业产值124.4亿元,增长O.5%;其他经济类型工业继续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产值为39.3亿元,增长19.4%。 产品结构调整初见成效,轻工业增长速度快于重工业,全年轻工业产值为201.3亿元,比上年增长3.3%;重工业产值321.1亿元,增长O.8%。能源、原材料工业持续增长,适销的轻纺产品、日用工业品稳定增长,滞销、积压的产品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1990年 比上年增长% 布 1.97亿米 -4.8 化学纤维 3.O3万吨 12.6 呢绒 668.45万米 O.O1 机制纸及纸板 57.02万吨 -1.2 饮料酒 54.45万吨 O.8 卷烟 63.94万箱 -1.6 糖 5.84万吨 -42.l 合成洗涤剂 3.53万吨 -2.4 自行车 28.68万辆 -23.2 手表 135.32万只 18.7 电视机 28.71万台 -13.7 其中:彩色电视机 1l.90万台 -28.9 家用洗衣机 29.O3万台 -l4.2 塑料制品 6.46万吨 -l7.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