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重点工程项目进展顺利。2000万元以上建设项目202个,本年投资93.9亿元,比上年增长63.9%。其中,投资超亿元的建设项目38个, 本年投资58.8亿元, 增长129.9%。 6、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6亿元,比上年增长14.5%。按城乡分,城市消费品零售额63.3亿元,增长14.7%;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40.3亿元,增长14.2%。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83.9亿元, 增长14.4%;住宿和餐饮业19.6亿元,增长15.2%;其他行业0.1亿元,增长2.8%。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零售额2.7亿元,下降10.1%;集体经济1.4亿元,下降9.2%;股份制经济1.3亿元,增长17.1%;私营经济14.0亿元,增长10.2%;个体经济79.5亿元,增长14.9%;外商投资经济0.8亿元,增长48.3%;港澳台投资经济0.2亿元,增长31.4%。 消费结构升级带动相关商品的销售。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商品销售额108.6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商品批发额99.4亿元,增长11.9%;商品零售额9.2亿元,增长22.7%。从商品类值看,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销售额12.7亿元,下降7.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0.9亿元,增长16.8%;化妆品类770万元,增长74.2%;体育、娱乐用品类155万元,增长56.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1.4亿元,增长14.9%;文化办公用品类353万元,增长20.8%;建筑及装潢材料类954万元,增长47.4%;通讯器材类 3235万元,增长385.5%。 7、对外经济 利用外资规模进一步加大。新批外商投资企业63家,比上年增长8.6%。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512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5.2%,其中第二产业5031万美元,第三产业90万美元,占总额的比重分别为98.2%和1.8%。 出口增势迅猛。外贸出口3.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4.7%。其中,三资企业出口1.7亿美元,增长17.8%;自营出口2.2亿美元, 增长135.9%。 对外合作良性发展。外派劳务2350人,合同额1628万美元,营业额1160万美元。技术引进2950万美元,技术设备出口2500万美元。 8、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生产持续增长。公路运输货运量3369万吨,比上年增长1.3%;货物周转量17.4亿吨/公里,增长10.4%。公路客运量3259万人,增长0.1%;旅客周转量9.4亿人/公里,增长1.0%。 截止年末,拥有各级公路636条,总长3078.3公里。其中,国道1条净长51.7公里,省道6条净长335.0公里,县道21条净长463.6公里,乡道131条净长987.6公里,专用公路10条净长66.1公里,村级公路467条净长1153.6公里。 邮电通信业继续快速发展。邮电通讯业务总量18.8亿元,比上年增长43.7%。特快专递23万件,增长11.5%。邮政储蓄年末余额43.3亿元,增长8.8%。城乡固定电话用户51.3万户,减少2.1万户,下降3.9 %。无线市话(小灵通)用户12.5万户,减少0.5万户,下降3.8%。当年新增移动电话用户14.1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7.0万户,其中宽带用户5.9万户。 旅游事业快速发展。共接待国内游客51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8.9%;接待海外游客1.2万人次,增长26.6%。旅游总收入40.7亿元,增长85.8%,其中国内旅游收入40.2亿元,增长86.9%;旅游创汇649万美元,增长38.8%。 9、市场价格 居民消费价格升势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1%。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涨2.6%,其中粮食上涨3.5%,肉禽及其制品下降2.5%,蛋下降6.5%,水产品、鲜菜和鲜果分别上涨0.8%、8.6%和14.3%;烟酒及用品类下降3.9%;衣着类上涨0.9%;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下降1.6%;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上涨0.3%;交通和通讯类下降0.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3%;居住类上涨2.8%。 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7.1%,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1.6%,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0.9%。 10、财政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各项税收44.0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91亿元,增长25.66%。其中,实现增值税2.99亿元,增长19.84%;营业税3.97亿元,增长39.98%;企业所得税0.54亿元,增长1.98%;个人所得税0.69亿元,下降7.49%;房产税0.36亿元,增长10.65%。 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8.43亿元,比上年增长10.85%。其中,农业支出0.71亿元,增长18.34%;科技支出0.30亿元,增长1.61%;教育支出4.97亿元,增长10.49%。 11、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扩大。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13.1亿元,比年初增加47.2亿元。其中,企事业存款余额73.6亿元,增加14.8亿元;储蓄存款余额303.2亿元,增加28.3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50.7亿元,比年初增加38.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97.8亿元,增加29.4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45.4亿元,增加4.9亿元。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43.6亿元,比年初增加4.6亿元。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298.1亿元,比上年增长13%,现金支出1354.3亿元,增长13%。累计现金净投放56.2亿元。 保险业务较快发展。保费收入9.7亿元,增长21.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6亿元,增长27.9%;寿险保费收入7.1亿元,增长18.8%。支付各类保险赔款与给付2.9亿元,其中财产险1.3亿元,人身险1.6亿元。全市保险深度(即保费额占GDP比重)为2.5%,保险密度(即人均保费额)达到534元/人。 12、科技和质量技术监督 科技事业继续进展。50项科技成果获省、市级科学技术奖,其中省级14项、市级36项。登记科技成果39项。签订各类技术合同346项,总成交额6677.2万元,其中技术开发63项,技术转让1项,技术咨询1项,技术服务281项。全年专利申请620件,超额完成省下达专利计划的24.0%。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取得成效。争创辽宁名牌产品13个,市名牌产品18个,4家企业的4种产品成为国家免检产品。年内对772家企业1343批次产品开展定期检验,产品合格率84.7%。立案查处假冒伪劣案件451件,其中大要案28件。查处假冒伪劣商品标值18.4万元,端掉制假窝点3个,销毁假冒伪劣商品货值2.8万元。 13、教 育 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全市学前儿童受教育率达到85.7%。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入学率为100%。普通高中在校生30891人,比上年增长9.8%。 在辽普通高等院校本、专科在校生11610人,其中市属高等院校普通本、专科3309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18065人(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高),比上年增长5.8%,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7378人,增长3.2%;职业高中(职业中专)10507人,增长7.0%。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4627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