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全年全市完成邮政电信业务量60.33亿元,增长15.45%。年末,全市固定电话85.55万部,减少2.67万部,下降3%;移动电话184.41万部,增长15.7%,本年新增25万部;已通电话的行政村达到2762个,占全市行政村的93.3%;全市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每百人分别达到20.4部和43.9部。 全年全市接待海外旅游者7.2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接待国内旅游者921.3万人次,增长10.2%。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535万美元,增长26.9%;国内旅游收入67.49亿元,增长29.1%。 九、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40.91亿元,比上年增长14.1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4.22亿元,增长15.05%。年末,全市财政总收入超亿元以上的县(市、区)13个。其中超10亿元的5个,比上年增加1个,分别为尧都区23.97亿元、洪洞县19.06亿元、襄汾县16.86亿元、乡宁县15.18亿元、霍州市10.38亿元。 一般预算支出执行109.42亿元,比上年增长20.9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执行18.78亿元,增长8.29%;公共安全支出执行7.84亿元,增长9.24%;农林水事务支出10.55亿元,增长36.08%;教育支出执行21.32亿元,增长23.05%;医疗卫生支出执行7.57亿元,增长42.4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执行19.17亿元,增长24.77%。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20.80亿元,比年初增加142.49亿元,增长18.31%。各项贷款余额363.30亿元,比年初增加2.21亿元,增长0.61%。全市累计现金收入2334亿元,现金支出2373亿元,货币净投放39亿元,比上年少投放5.9亿元。 年末,全市农村金融合作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44.68亿元,比年初增加51.96亿元,增长17.75%,贷款余额240.50亿元,比年初增加27.37亿元,增长0.46%。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高等教育学校4所;中等职业学校61所,其中:普通中专6所,成人中专14所,职业高中41所;普通中学383所,比上年减少13所;小学2263所,减少340所;特殊教育学校5所;注册幼儿园385所。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8%,初中学龄儿童入学率99%。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不含函授)12232人,在校生34248人。至2008年秋季,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免除农村(含县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教科书费。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取暖费分别进行了补助。 全年全市共申请专利422件,其中发明专利263件。山西汤荣汽车配件制造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光宇电源有限公司、山西长林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被认定为山西省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2家。吉县利达焦化有限公司、安泽县天乙饲料有限公司、汾西县洋丰园农牧有限公司、霍州市霍山兔业有限公司、蒲县昕源薯业有限公司、襄汾县鸿达集团水泥建材有限公司、大宁县益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洪洞县旺享畜牧场等10家企业被认定为山西省民营科技企业,民营科技企业总数达到57家。年末,全市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县以上政府部门研究机构7个(其中县级2个),其中自然科学技术领域6个,从业人员85人,科技活动人员78人;科技信息和文献机构1个,从业人员15人,科技活动人员13人。 年末,全市共有县以上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所8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8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22000台(件),产品质量检验1365批(次)。年末,全市气象台17个,121电话天气自动答询台17个,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单位17个,卫星云图接收站17个。拥有专业地震台2个,地方企事业台站21个。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文化馆18个,公共图书馆17个,博物馆13个。广播电视台17座,县级文化广场15个。全市有线电视用户46.33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7.92%。临汾市眉户剧团创编的《祥林嫂》、《父亲》、《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小梅花蒲剧团创编的《杜鹃山》获得第十一届山西省“杏花奖”大赛11个奖项;襄汾县的《中国奥运冠军漫画剪纸全图》被首都博物馆收藏。 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03个(不含诊所和村卫生室),医院148所,妇幼保健院(所、站)1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8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8个。全市医院和卫生院床位15263张,卫生技术人员18066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师8351人,注册护士4593人。乡镇卫生院230个,床位4305张,卫生技术人员3703人。全市17个县(市、区)全部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284万人,平均参合率达到89.66%。 年末全市人均公共体育场馆面积1.08平方米,比上年提高0.09平方米。我市运动员在山西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上获金牌18枚,银牌34枚,铜牌36枚。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2008年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全市总人口为4198017人,比上年末增加25853人。全年全市出生人口50980人,人口出生率为12.18‰;死亡人口25130人,死亡率为6‰;自然增长率为6.18‰。 表13:2008年人口主要构成情况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03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26元,增长12.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944元,增长13.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394元,比上年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863.99元,增长13.3%。城镇占调查总户数20%的低收入者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5267元,增长14.2%;农村占人口20%的低收入者收入1969.21元,增长5.5%。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4.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8%。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2307元,增长19.1%。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1.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7.67万人,增加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7.86万人,增加0.6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2.5万人,增加2.5万人。 全年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13.42亿元,总支出12.04亿元。年末全市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1360人。9.6万城镇居民和11.5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 年末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2199张,收养各类人员1571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40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40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3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2359万元,直接接收社会捐款11122.5万元。 十三、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全市实际建设占用耕地2907.1亩,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5816.5亩。年末,全市耕地保有量741.95万亩,比年初增加2909.4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