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6)

2010-01-01 临汾市统计局

普通小学        65348        405530        70654

特殊教育        181        976        62

学前教育                 53629        14987

全年全市共申请专利235件,其中发明专利70件。临汾天安电器有限公司、临汾常青藤实业有限公司、山西风雷钻具有限公司、山西盛格特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临汾亿佳美食品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被认定为 “山西省高新技术企业”。洪洞大槐树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经省认定为“山西省民营科技企业”。全年引进农业新技术成果156项,付诸实施93项。年末,全市县以上政府部门研究机构7个(其中县级2个),其中自然科学技术领域6个,从业人员86人,科技活动人员81人;科技信息和文献机构1个,从业人员16人,科技活动人员14人。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简称研发)经费支出2.7亿元,增长28.6%,占GDP的比重为0.41%,比上年提高0.02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共有县以上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19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8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21659台(件)。年末,全市气象台17个,121电话天气自动答询台18个,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单位17个,卫星云图接收站17个。拥有专业地震台2个,地方企事业台站21个。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文化馆18个,公共图书馆17个,博物馆14个。广播电视台17座。全市有线电视用户43.09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7.7%。临汾市小梅花剧团主演的蒲剧《挂画》获文化部“文化遗产演出奖”;鼓舞《翼城花鼓》获第十四届全国“群星奖”“群星大奖”和“群星创作奖”;威风锣鼓获文化部颁发的“文化遗产日奖”;平阳木版年画获第四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金奖;小梅花剧团青年演员梁静获中国戏剧家协会“红梅之星”称号;马春丽、翟重恩获“小梅花”称号,“小梅花”总数达到32朵。

年末全市有卫生机构44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59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8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8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7个。全市医院和卫生院床位13144张,卫生技术人员15629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师7761人,注册护士4291人。乡镇卫生院235个,床位4013张,卫生技术人员3728人。全市13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242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区)参合率达到88.64%。

全年全市运动员在省内外重大比赛中获金牌24枚,银牌27枚,铜牌35枚。年末人均公共体育场馆面积达到0.91平方米,比上年提高0.1平方米。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2007年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全市总人口为4172164人,比上年末增加25121人。人口出生率12.18‰,死亡率6.1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03‰。

表13:2007年人口主要构成情况

指   标        年末数(人)        比重(%)

全市总人口        4172164        100.0

其中:城镇        1516999        36.36

乡村        2655165        63.64

其中:男性        2128852        51.03

女性        2043312        48.97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97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29元,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982元,增长1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065元,比上年增长1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527.71元,增长21%。城镇占调查总户数20%的低收入者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4612元,增长13.5%;农村占人口20%的低收入者收入1866元,增长10.8%。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4.6%;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4%。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8729元,增长13.5%。

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33.67万人,增加2.9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27.26万人,同上年持平;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0.56万人,增加0.88万人。其中参保农民工17万人,增加6.92万人。

全年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10.78亿元,总支出9.91亿元。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8297人。10.06万城镇居民和9.5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

年末,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2356张,收养各类人员1552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40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40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5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250万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款223.5万元。

十三、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全市实际建设占用耕地1238.6亩,生态退耕和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7865.2亩,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12064.1亩。年末,全市耕地保有量741.66万亩,比年初增加2960亩。

全年全市水资源总量 10.74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259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6.8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2.9%。其中,工业用水量下降4.6%,农业用水量下降15.8%。

市区空气综合污染指数2.82,比上年下降1.36,下降75.7%。市区空气质量好于二级以上天数305天,比上年增加103天。全年淘汰关闭落后企业及设施242家,限期治理工业企业665家,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5.01万吨,削减化学需氧量2.1万吨。

年末市区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市区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8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总面积达到1080万平方米,热化率达到72%;新增煤气用户5000户,气化率达到8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