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重点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盘石头水库建设按计划推进,全年完成投资1.89亿元。公路建设成绩突出,共完成投资3.56亿元,107国道鹤壁段、浚内线、大白线等六条公路建成通车,浚大线、浚丰线、淇滑线等公路开工建设。农村电网改造二期工程进展加快。市污水处理厂试运行。王码鼠标项目批量生产,天华科技园开工建设,新式冷藏车样车通过国家检测。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66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5.95亿元,增长15.5%;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0.71亿元,增长4.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4.74亿元,增长14.4%;餐饮业零售额1.48亿元,增长24.3%;其他行业零售额10.44亿元,增长4.7%。各类集贸市场成交活跃。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销售稳定增长,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收入净额10.48亿元。其中,批发业实现7.12亿元,零售业实现3.36亿元;流通费用率9.36%,下降1.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951万元,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整体实现扭亏为盈。 对外贸易增幅较大。全年进出口总额409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0.2%。其中,出口总额3595万美元,增长29.7%;进口总额496万美元,增长238.8%。在出口产品中,一般贸易增长38.0%;从出口市场看,对美国、欧盟、韩国和拉丁美洲的出口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对美国出口下降38.2%,对欧盟出口下降31.4%,对韩国出口下降25.6%,对拉丁美洲出口下降46.3%。对日本、香港、东南亚国家联盟出口增长较快,对日本出口增长153.1%,对香港出口增长113.3%,对东盟出口增长112.9%。 利用外资形势较好。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243万美元,增长61.4%。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综合运输能力持续提高。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790万吨,比上年增长10.0%,货运周转量5.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2.1%。公路客运量1081万人次,增长2.9%,旅客周转量5.31亿人公里,增长5.7%……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4928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28.0%。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8.54万门,增长5.3%;固定电话用户21.08万户,比上年增长11.3%,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4.14万户,增长9.4%,乡村电话用户6.94万户;增长15.5%,移动电话新增用户5.54万户,年末用户12.07万户。电话普及率为23.4部/百人,比上年增加3.7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4.85万户。 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扎实推进,淇河综合开发全面启动,“两山”建设迈出新步伐。全年接待海外旅游者2.34万人天,比上年增长19.5%,旅游外汇收入0.66万美元,增长19.1 %;接待国内旅游者366.53万人天,增长19%,实现旅游总收入71400万元,增长18.4%。 七、金融保险业 金融存贷款规模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2.13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6.07亿元,增长22.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2.82亿元,增长12.3%。各项贷款余额94.35亿元,增长8.3%。其中,短期贷款余额74.5亿元,增长9.5%;中长期贷款余额17.97亿元,增长11.6%。 保险业务进一步扩大。全年保费收入2.06亿元,比上年增长79.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40亿元;人寿险保费收入1.66亿元。全年赔付额0.34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0.20亿元,人寿险赔付金额0.14亿元。 八、新区建设 新区建设成绩斐然。全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7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2.8亿元,城市框架达到3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3平方公里,人口9万人。完善、新修道路26公里,新增绿地156万平方米,绿地率达到36.7%,绿化覆盖率38%,中小学校、医院、住宅小区、购物中心等基础性公益设施已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城市居民生活及居住条件得到切实改善,被命名为省级园林城市。并正向着国家级园林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目标迈进。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全市高等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1所;招生 553人;在校学生737人 ;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2所,招生465人,在校学生1264人。全市高中阶段教育共招生0.91万人,在校学生2.26万人,其中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0.29万人,在校学生0.72万人,普通高中12所,招生0.62万人,增加0.14万人;在校学生1.54万人,增加0.39万人。全市普通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为89.5%。全市小学在校学生16.21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100%。 科技事业稳定发展。2002年末,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42万人,比上年增长2.4%。共取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37项,其中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 2项;市级科技进步奖35项。申请专利64件,授权专利47件。全年技术市场共签订技术合同116份,成交金额4283.49万元。 综合技术服务进一步改善。2002年末,全市共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3个。全市已建立气象防灾减灾寻呼系统1个,气象公益服务站3个,电视天气预报制作服务系统3个,卫星云图地面接收站4个。年末全市地质环境监测站1个。测绘、计量和地震等其他综合技术服务工作继续取得进展。 十、文化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由市豫剧团排演的《唐知县斩诰命》获省第九届戏剧大赛金奖。2002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6个,文化馆 6个,公共图书馆3个,博物馆2个。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6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0 %,电视人口覆盖率85%,有线电视用户6.5万户。文化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在国内外的各项比赛中,全市运动员共获得奖牌23枚。成功举办了国际地掷球邀请赛,全国老年地掷球赛,组团参加了全省第九届运动会。全民健身运动取得好成绩,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学生19.66万人。 十一、人 口 人口控制工作取得新成效。2002年全市出生人口1.50万人,出生率10.58‰;死亡人口 0.82万人,死亡率5.79‰;全年净增人口0.82万人,自然增长率4.79‰。年末全市总人口141.9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5.5万人,占39.1%;乡村人口86.5万人,占60.9%。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5.5%,老年人口达到7.81万人。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