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盛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重庆市万盛区统计局 (2007.3.10) 2006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立足于区情,优化环境,锐意进取,奋力攻坚,着力培育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在特大旱灾影响下,仍然保持了全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一、综合 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据统计,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0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9.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91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7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4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按常住人口计算,当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431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2%。三次产业比为13.8:41.5:44.7。 财政收入继续快速增长。2006年完成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14800万元,比(同口径)上年增长20.1%,其中一般性财政收入14338万元,比上年增长18.9%,增值税3822万元,比上年增长6.0%,营业税2495万元,比上年增长31.0%,工商税收对财政收入增长贡献率达74.4%,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8%,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地方预算内财政支出39604万元,比上年增长24.8%,其中一般性预算支出38116万元,比上年增长22.6%。科技三费支出、社会保障支出、教育事业费支出增长较快,分别比上年增长206.3%、27.9%和52.8%。 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经济总量小,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内在动力不足;就业矛盾较为突出;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大等。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2006年,我区农村经济克服了“百年旱灾”影响,实现农业增加值15898万元,林业增加值5349万元,牧业增加值6668万元,渔业增加值808万元;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128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3657万元,林业总产值7817万元,牧业总产值14900万元,渔业总产值1615万元。粮食产量4.19万吨,比上年下降23.4%,其中:水稻产量1.87万吨,比上年下降28.0%,玉米产量1.04万吨,比上年下降2.0%;小麦产量0.25万吨,比上年下降0.2%;豆类作物0.21万吨,比上年下降9.1%。蔬菜产量12.5万吨,比上年下降7.3%;油料产量1130吨,比上年下降23.5%;水果产量2638吨,比上年下降10.1%;肉类产量1.18万吨,比上年下降9.2%,其中猪肉产量0.99万吨,比上年下降11.8%;水产品产量1600吨,比上年下降5.9%。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2006年退耕还林还草面积5000公顷;四边旁植树80万株,封山育林6000公顷;苗木基地育苗66.3万株,育苗面积27.9公顷.年末全区森林覆盖率为35.8%。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2006年末全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9.82万千瓦。全年农村用电量5448万千瓦时,化肥施用量(折纯)0.85万吨。全区有效灌溉面积1950公顷,全年水利资金投入893万元。 乡镇企业增长平稳。全年全区乡镇企业从业人员24500人,比上年增加10.0%,完成总产值15.4亿元,比上年增长(现价)17.4%;实增加值5.02亿元,比上年增长(现价)14.4%;实现收入17.5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实现利润10072万元,比上年增长1.3%。 三、工业 2006年,全区完成工业增加值7.08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5.23亿元,比上年增长6.2%,占全区工业的73.9%;完成工业总产值20.5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14.15亿元,比上年增长6.2%,占全区工业的69.0%。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2006年,原煤333.29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7.95万吨,增长2.4%(其中区属原煤117.22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1.67万吨,下降1.4%),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水泥26.9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9.0%,钢化玻璃71.60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9.7%,夹层玻璃54.08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21.7%,炸药5944吨,比上年同期下降15.8%,机制纸18367吨,比上年同期下降2.0%。 2006年全区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0.18亿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3.81亿元,比上年增长8.5%;实现利润3752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1.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96.8%,比上年下降11.6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2006年,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10亿元,比上年增长87.1%,其中建设和改造投资22.67亿元,增长126.4%,房地产投资0.43亿元,比上年下降72.8%。工业投资完成21.12亿元,同比增长216.8%。施工房屋面积41.38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29.52万平方米,其中城镇住宅施工面积21.23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2.43万平方米。 招商引资再上台阶。全年实际利用区外资金13.88亿元,比上年增长43.1%。 五、城市建设 市政设施进一步改善。年末道路长度达44公里,实有铺装道路面积48.2万平方米,其中人行道12.0万平方米。年末城市路灯4000盏。排水管道长度达47.6公里,供水管道长度180公里,全年供水总量862万吨,天燃气供气量255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量175万立方米。 环境卫生条件得到提高。年末拥有环卫专用车13辆,其中洒水车3辆。拥有公共厕所98座,其中城区21座,公共垃圾站6座。实际垃圾清扫面积达65万平方米,生活垃圾清运量3.3万吨,生活垃圾简单处理量3.3万吨。 城市园林绿化取得新成绩。年末园林绿地面积222公顷,其中建成区绿地面积62公顷;绿化覆盖面积226公顷,其中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75公顷;开放公园2个,面积22.8公顷,游园人数3.0万人次。 六、交通运输、邮电、旅游 公路运输业增长较快,铁路运输有所下降。2006年实现货运量1290万吨,比上年增长134.5%,其中公路816万吨,比上年增长203.3%;客运量81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1%。年末全社会民用汽车拥有量14600辆,比上年增长62.2%,其中私人汽车1500辆,比上年增长66.7%。 邮电通信业持续发展。2006年年末拥有固定电话用户(含分机和小灵通)6.16万户,比上年增长20.1%,年末全区拥有移动通信基站311个,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10.26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8841户,比上年净增3540户。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收入8621万元,比上年增长8.9%。 旅游业进一步发展。2006年,旅游到港124.36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1.0%,其中进入景区51.07万人次,比上年同期8.8%,旅游直接收入916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其中门票收入162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