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北碚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4545万元,比上年增长1.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0.20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6.15万户,年末达44.23万户。电话普及率达100.6部/百人,比上年增加9部/百人。信息网络高速发展,年末全区计算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5.73万户,新增1.35万户。 2008年全区紧紧围绕“旅游活区”战略,积极打造旅游新项目,扩大旅游市场,促推旅游产业不断升级。颐尚温泉一期在全市“五方十泉”17个项目中率先开业迎宾,北温泉柏联SPA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温泉城景观大道和运河大桥实现通车,“缙云养生天堂”被纳入全市“5+5”旅游主题公园重点项目,成功举办第六届腊梅文化节、重庆乡村旅游风采大赛暨第六届重庆后花园节。全年共接待游客686.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4.1%;实现旅游总收入17.20亿元,比上年增长20.0%。 七、国内贸易 2008年,我区着力打造商圈建设,成功引进苏宁电器、永辉超市、新世纪超市、名瑞服饰、刘一手火锅连锁店等知名企业,成功举办第二届重庆缙云生态美食文化节暨重庆市首届农民工餐厅服务员技能大赛,不断拓展餐饮业发展空间,全区商贸流通产业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消费品市场活跃。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26亿元,比上年增长26.1%,增幅创直辖以来新高。分行业来看,批发业零售额4.69亿元,比上年增长30.9%,占全区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5%;零售业零售额42.94亿元,增长24.1%,占全区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7.7%;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7.16亿元,增长37.4%,占全区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0%。 八、对外经济 2008年,我区外贸进出口总额(海关数)1984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4%,其中:出口15389万美元,增长28.4%;进口4455万美元,下降9.5%。在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类占66%,医药化工占12%,光学电子占8%,农产品占12%。年末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157家,出口额在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为 24个,比上年增加4个。 全年22个招商集团共引进项目245个,协议引资493.8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15.17亿元,比上年增长57.8%。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44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37.6%。利用内资36.60亿元,增长227.4%。 九、财政、金融、保险业 2008年,全区完成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10.61亿元,实现两年翻番,比上年增长57.5%,增幅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一般预算财政收入为7.77亿元,增长35.6%。地方预算内财政支出19.41亿元,比上年增长50.0%。全年完成地区税收15.64亿元,增长20.9%,其中地税6.94亿元,占44.4%。完成区级税收3.85亿元,增长29.3%,其中地税3.06亿元,占79.6%。 2008年,我区成功引进深圳发展银行,金融机构由9家扩增到10家。年末全区银行存款余额达到189.35亿元,比年初增长27.2%。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67.20亿元,增长38.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22.01亿元,增长22.4%。银行贷款余额为121.70亿元,比年初增长39.8%,增幅创直辖以来新高,其中公司贷款82.76亿元,增长50.2%。 全年实现保费收入52689万元,比上年增长66.7%,其中财产保险收入9360万元,增长25.7%;人寿保险收入43329万元,增长79.3%。全年保险赔偿总额为14164万元,比上年增长50.1%,其中财产保险赔付5098万元,增长24.4%;人寿保险赔付9066万元,增长69.9%。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2008年,我区被国家科技部正式命名为“首批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通过不断搭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抓好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夯实科技基础,加强校地、校企合作,全面推进我区科技进步。年末,全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各类科研机构32所。全年新培育企业创新研发中心2家,新建市级农业科技专家大院2个,实施国家级科研项目72项,市级项目118 项,市级科技成果登记21项,区级科技成果登记4项。专利获权与受理267件,其中实用新型专利获权87件,占专利总数的32.6%;外观设计专利获权48件,占专利总数的18.0%。 年末全区普通高等教育学校2所,招收本、专科学生1.04万人,比上年下降5.6%;招收研究生2932人,增长7.5%。年末全区本、专科在校学生达4.26万人,比上年减少1.7%;在校研究生8337人,增长9.9%;普通中专2所,年末在校学生6792人,增长2.4%;全区拥有普通中学23所,招生1.22万人,年末在校学生3.46万人;小学64所,在校学生2.87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入学率均为100%,高考本科上线率为60.9%,居主城九区第一,其中重点本科上线946人,居主城九区第二。 十一、文化、卫生、体育 2008年,我区以统筹城乡文化协调发展为主线,进一步夯实文化基层、基础工作。全年共举办文艺演出活动136余场,图书馆接待读者25万余人次,图书流通量达30余万册次;电影公司创新开展“社区电影一家亲”活动,为社区放映电影157余场,观众近5万人次;坚持实施农村电影惠民工程,放映电影1428场;深入开展“文化村村行”活动,全年为农村群众送演出48场,送图书、资料4000余册(份);建立“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文艺培训基地”2个,完成119个行政村农家书屋的全覆盖。2008年,全区全面完成农村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解决了80%的农村地区看电视听广播难的问题。全区新安装有线电视用户1.11万户,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12.22万户,全区有线电视通村率达100%,通社率达95.0%,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9.7%。年末全区拥有文化馆(站)13个,拥有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达88.2万册。 2008年,我区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农村卫生工作,卫生硬件条件不断改善,卫生整体实力增强。年末全区拥有7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 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其中,市级示范中心1 个,规范化中心3 个,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站3 个,服务人口达28.4 万人。拥有卫生机构34个,其中医院15个,卫生院11个。卫生机构床位2779张,其中医院床位2548张,卫生院床位231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684人,比上年增长9.1%,其中执业医师919人,增长5.5%。全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人。 2008年,我区以北京奥运会和“建设健康重庆”为契机,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全民体育意识得到普遍增强,社区体育、农村体育得到快速发展。年末全区居民小区共建有晨晚煅练健身场所298个,体育场使用面积47.40万平方米,体育健身场地人均占地面积达到0.75平方米,达到全国中上等城市水平。全年开展全民科学健身活动达30多次,参与人次数万人。6项比赛项目破市级记录,并成功举办“北碚区第十届运动会”。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施行面达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