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龙岗区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金融继续保持平稳运行。全年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49.15亿元,比上年增长11.4%。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25.57亿元,比上年增长2.4%。现金收入644.74亿元,现金支出594.53亿元,分别增长24.8%和21.2%。现金回笼50.2亿元,比上年增长92.3%。 七、对外经济 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采取积极扶持和鼓励出口等一系列政策,使对外经济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全年引进项目401宗,比上年增长6.4%。实际利用外资5.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9%。实收工缴费2.5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全年贸易出口总额为63.6亿美元,完成年计划的115.4%,比上年增长15.4%。其中一般贸易出口1.31亿美元,增长67.3%;来料加工出口39.3亿美元,增长12.8%;进料加工出口23.11亿元,增长16.4%。 八、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客货运输业平稳增长。全区现有公路通车里程58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8公里,一级公路163.6公里。2000年全区的社会营运车辆达14905辆,比上年增长21.6%。全年货运总量为1009万吨,比上年减少21.5%;货物周转量为60500万吨公里,比上年减少21.6%。客运总量为620.5万人,比上年增长5.0%,旅客周转量31100万人公里,比上年减少41.6%。 邮政电信业保持稳定的发展速度。全年邮政业务总量为3919万元,比上年增长24.2%。从业务分类看,汇票410.8万张,汇票金额43417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8%和17.4%。订销各种杂志45万份,增长10.3%;邮政储蓄期末余额53134万元,比上年增长13.9%。电信业全年完成的业务总量为100589万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中央国营业务总量为62633万元,增长7.4%;地方国营业务总量为37956万元,增长14.7%。全区电话用户达25.52万户,比上年增长29.8%。 旅游业发展明显加快。在假日经济和旅游消费观念的拉动作用下,旅游业逐步兴旺。全区各旅游景点接待游客人数95.4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0.2%。旅游营业收入达30459万元,比上年增长29.5%。其中宾馆、酒店营业收入24192万元,增长26.7%;旅游景点营业收入6267万元,增长66.3%。 九、科技、文化、教育和卫生 高科技产业逐步发展。全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75.48亿元,比上年增长37.8%,占工业总产值的28.7%,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创利税8.9亿元,比上年增长35.1%;创汇3.4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9%。技术创新不断发展。全区从事开发、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有40多家,年末职工人数为22225人,比上年增长28.5%。其中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技术人员3764人,占职工总数的16.9%。全年研究、开发、生产的高新技术产品有80种,投入资金3.52亿元,比上年增长88.2%. “龙文化”的特色文化建设取得新成就。2000年,在深入开展广场文化活动的基础上,再次掀起“龙文化”建设高潮。成功举办了龙年“龙岗杯”国际书法大赛和第二届全国舞龙、龙舟、龙风筝邀请赛。并通过开展“三个在我心中”系列活动,先后组织了“五一”劳动者之歌大型文艺晚会、成年公民宣誓仪式、万人升国旗等活动。文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区现有公共图书馆(室)44间,藏书65万多册,比上年增长8.3%,有线电视用户12万户,比上年增长20%。 全区教育事业在改革调整中稳步发展,为“办一流教育,建教育强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区拥有各类学校116所,比上年增长45%,其中民办学校37所。在校学生数94319人,比上年增长45%。其中小学生76352人,普通中学生16610人,中专学生1357人。专任教师2346人,增长3.8%。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通过改革管理体制,扩大社区服务,加大医药监管和卫生监督的力度,以及有效的预防保健工作,保证了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年开展医疗新技术、新项目114项;医院拥有病床数1441张,比上年增长7.9%;全区卫生工作人员2911人,比上年增长4.8%。其中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292人,比上年增长3.6%。 十、市政设施和环境保护 城镇建设进程加快,旧城旧村改造成效显著,市政建设及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区政府全年投入资金近4亿元,用于市政道路、照明和绿化等项目。绿化、净化、美化程度已成为市政建设优劣的主要衡量标准。全区2000年发电量26394万度,比上年减少10.2%;自来水生产量16865万吨,比上年增长35.2%。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垃圾焚烧处理厂、污水处理厂、河流治理工程等已得取实质性成效。全区工业废水处理率为98%,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生活污水处理率30.58%,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100%,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8%以上;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在60分贝以内。 十一、人口和人民生活 2000年末,全区总人口103万人,比上年增长7.1%。其中户籍人口20.02万人,增长4.7%;外来暂住人口83万人,增长7.7%。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成效。全区人口出生率为14.29‰,自然增长率为10.2‰,圆满完成市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整体水平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614元,比上年提高4.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3757元,比上年增长9.1%。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5平方米。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7.4亿元,比上年增长14.9%。 社会保障事业继续发展。重点抓好最低生活保障、扶贫奔康、优抚安置、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职工养老、工伤等社会保险。 全区有3100个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单位2502个,参保人数12.2万人,比上年增加8.9万人,增长2.7倍。有1741名离退休人员参加了离退休费统筹,比上年增长14.7%;有58.5万名职工参加了工伤保险,比上年增长1.7%,参保率达93.15%。 注:1、本公报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如有调整,则以统计年鉴为准。 2、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人口数为年报统计数。区级普查数仍未公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