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宝安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1 深圳市宝安区统计局

全年旅游总收入32.31亿元。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5.7亿元,海外旅游收入6.61亿元。

六、国内贸易

市场销售增长加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6.4亿元(含光明新区,下同),比上年增长21.2%,增幅比上年提高5.6个百分点,总量和增速分别列深圳市第三位和第一位。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7.72亿元(不含光明新区,下同),比上年增长21.4%。分行业看,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总额166.46亿元,增长20.0%;限额以下批发零售业和个体户实现零售额190.93亿元,增长18.9%;餐饮业实现零售额70.33亿元,增长32.3%。

全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现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82.80亿元,比上年增长31.9%;服装、鞋帽、针纺织类实现零售额16.67亿元,增长27.8%;日用品类实现零售额11.04亿元,增长23.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实现零售额15.42亿元,增长25.7%。

七、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放缓。货物进出口总额1249.23亿元(含光明新区,下同),比上年增长2.6%,其中出口总额739.68亿元,增长7.6%,分别占深圳市、广东省、全国的41%、18%和5%。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2.08亿美元,增长13.7%。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1202.33亿美元(不含光明新区,下同),比上年增长4.2%,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40%。其中,进口总额491.31亿美元,下降2.0%;出口总额711.02亿美元,增长8.9%。货物贸易顺差219.71亿美元。

外商直接投资增长较快。全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509宗,比上年下降33.9%。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8.68亿美元,增长20.0%,其中,第二次产业外商直接投资7.04亿美元,占81.1%;第三次产业外商直接投资1.64亿美元,占18.9%。在第三次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直接投资金额1.17亿美元,占71.3%。

八、财税和金融

财政税收稳定增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6.76亿元(含光明新区,下同),比上年增长21.2%。税收总额325.8亿元,增长20.1%。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6.88亿元(不含光明新区,下同),比上年增长18.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95.48亿元,增长12.9%,其中,用于科学技术和交通运输的支出分别增长157.5%和175.4%;用于环境保护、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的支出分别增长61.3%、44.9%、30.6%、29.8%。

全年实现税收总额302.18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其中,增值税166.77亿元,增长15.8%;营业税38.77亿元,增长9.2%;消费税11.47亿元,增长18.0%;企业所得税36.8亿元,增长37%。

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国内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834.78亿元(含光明新区,下同),比上年增长13.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97.53亿元,增长26.2%,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7.1个百分点。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834.31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全区全年金融机构累计现金净投放267.30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年末全区学校总数417所(不含光明新区,下同),比上年增加22所。其中,职业技术学校2所,普通中学88所,小学85所,幼儿园242所。全年各类教育招生人数8.61万人,比上年增长7.8%;在校生32.27万人,增长8.1%;毕业生6.6万人,增长11.2%。年末各类学校教职工总数2.69万人,其中专任教师2.04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初中毛入学率均达到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5%以上。

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全区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09家(含光明新区,下同),比上年增加220家,增长45%。其中,民营高新技术企业482家,占68%,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558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7.1%,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值1608亿元,增长39%,占45.2%。全年科技计划立项487项,比上年增长近60%。全年专利公开公告5144件,比上年增长0.02%,其中发明专利2263件,增长2.4%;实用新型专利1547件,增长18.1%;外形专利1334件,下降17.8。专利授权量4146件,增长10.7%。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年末全区有公共图书馆150个(不含光明新区,下同),总藏书量372.42万册,群众文化艺术馆1个,博物馆(纪念馆)5个,影剧院9个,街道文体中心10个。全年共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692场,其中“送电影下乡”1060场,区级“送戏下乡”100场,街道级“送戏下乡”190场,主题文化活动112场,节庆文化活动230场。全年文化系统共获省级以上奖项112项,其中国际级9项,国家级57项,省级46项。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946个(含光明新区,下同),比上年增加38个,其中医院27个,卫生监督机构13个,血站1个,门诊部、诊所706个,社康服务中心199个。年末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3216人,比上年增加705人。其中执业医师4765人,注册护士4978人。卫生机构拥有床位5836张,比上年增加511张。全年总诊疗2267.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8%,其中门诊诊疗1711.9万人次,增长6.2%。病床使用率83.7%,治愈率88.7%。

体育事业取得新发展。全区各类体育设施1877个(不含光明新区,下同),比上年增长28.5%。其中,健身路径243个,增加35个,增长16.8%;游泳馆(池)50个,增长4.2%;篮球场1077个,增长0.5%。全年举办群众性体育活动153次,比上年增长7.7%;参加人数30万人次,增长15.4%。国民体质达标率测试人数8998人,合格以上率89.2%,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全年获得金牌54枚,下降19.4%,其中获得国际级金牌12枚,增长200%;获得国家级银牌6枚,增长200%。

十一、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安全

市政建设继续完善。年末已有177个社区(不含光明新区,下同)、418个自然村(居民小组)完成了市容环境达标社区(村)创建。年末全区垃圾转运站达到170座,比上年新增62座;公园156个,年内新增10个,其中社区公园100个;年末路灯89260盏,其中景观灯15242盏;公共厕所388个;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 31492.8公顷,与上年持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上年的 45%上升至45.05%。全年处理垃圾133万吨,其中采取卫生填埋处理的达85万吨,采取焚烧处理的达48万吨,全区城市生活垃圾100%无害化处理。

空气质量有所好转。全年空气综合污染指数2.08,比上年下降15.8%。二氧化硫年平均值0.025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6.5%;二氧化氮0.057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2.3%;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值0.095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2.8%。全年区域环境噪声年平均值56.3分贝,上升0.5%;道路交通噪声68.5分贝,上升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