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白云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国民经济实现了稳定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3.63亿元,同比增长14.28%,增幅比上年提高0.81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3299元,同比增长16.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01亿元,增长4.1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7.09亿元,增长16.5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7.53亿元,增长15.23%。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1.6%、41.0%、47.4%。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基本持平。 二、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区完成农业总产值34.05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种植业产值18.83亿元,增长14.33%;畜牧业产值12.66亿元,增长1.32%;林业产值0.09亿元,增长15.33%;渔业产值2.47亿元,增长1.4%。农业结构调整继续加快。全区粮食播种面积173818亩,比上年下降13.81%;粮食总产量62342吨,同比下降13.76%。其中,稻谷播种面积145456亩,下降14.96%;总产量53932吨,下降15.17%;亩产371公斤,比上年减少1公斤。蔬菜播种面积686684亩,比上年增长1.55%;总产量962044吨,同比增长0.19%。花卉园艺种植面积25838亩,销售额14348万元。水果总产量23691吨,大幅增长86.59%,其中荔枝产量12285吨,增长4.44倍,达历史最高水平;龙眼产量3412吨,增长1.57倍。畜牧业生产持续下滑。全年牲猪出栏55.49万头,比上年下降0.92%;年末存栏19.19万头,下降13.91%;牲猪出栏肉产量41013吨,下降1%。全年三鸟出栏5198万只,下降2.53%。水产品产量29695吨,增长5.82%。农村经济稳步发展。2002年,全区农村社会总产值达248.28亿元;农业商品率93.3%。乡镇企业18741个,比上年增加714个;营业收入290.47亿元,增长1.8%;乡镇企业总产值233.98亿元,增长0.3%;创纯利润21.74亿元,下降5.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高速增长。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77.01亿元,比上年增长19.97%。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195.85亿元,增长21.13%;规模以下及个体工业企业产值81.16亿元,增长17.18%。工业园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2002年,云埔工业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1.96亿元,增长49.48%,石井工业区实现工业总产值6.38亿元,增长42.17%。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全区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9.6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达123.83%,比上年提高11.66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1.07亿元,同比增长67.84%。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高新技术工业企业全年实现产值50.57亿元,增长33.91%,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8.26%,比重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显著增长。全年生产塑料制品28.25万吨,增长42.99%;汽车仪器仪表487.95万台,增长45.54%;服装4163万件,增长43.79%;中成药2942吨,增长30.18%。建筑业平稳发展。2002年全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71亿元,增长8.61%。全区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完成产值9.22亿元,同比增长14.05%;完成房屋施工面积102.4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9.42%;房屋竣工面积达43.2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6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2002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18亿元,比上年增长8.49%。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2.08亿元,增长37.48%;更新改造投资完成3.02亿元,增长91.53%;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4.7亿元,增长32.43%;其他投资完成2.03亿元,下降36.45%。从结构上看,区属投资快速增长,而镇村及私人投资进一步萎缩。2002年区属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82亿元,增长29.09%;镇村固定资产投资只完成5.0亿元,同比下降9.35%;私人固定资产投资只有4.36亿元,同比下降44.06%。 五、内外贸易和利用外资 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全年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18亿元,比上年增长17.91%。其中,批零贸易业完成营业额114.37亿元,增长16.53%;餐饮业完成营业额22.4亿元,增长31.02%。全年商品销售总额达到314.77亿元,同比增长15.9%;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达到192.27亿元,同比增长5.77%。2002年,全区市场总数179个,比上年增加5个,其中超亿元市场有17个。全区私营、个体企业有38554户,从业人员7.66万人。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全区实际出口总值9469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58%。其中,三资企业出口85016万美元,增长8.72%;内资企业出口9673万美元,增长17.79%。利用外资大幅度增长。2002年,全区新签利用外资项目数57个,比上年增加22个;合同利用外资19461万美元,同比增长153.79%;实际利用外资21435万美元,同比增长42.16%。 六、财政与金融 财政收支状况良好。2002年区级财政收入达103425万元,同比增长15.88%,财政支出148610万元,同比增长12.68%。金融形势基本稳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470.38亿元,比年初增长18.4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35.6亿元,比年初增长23.89%,各项贷款余额200.26亿元,比年初下降0.58%。 七、科教文卫体育事业 科技兴区取得新的进展。2002年,科技三项经费投入2240万元,实施科技项目56项,其中国家级科技项目1项,省市级9项。全区信息化综合指数已达58.91%,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教育强区工作稳步推进,教育投入力度加大,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区财政全年投入教育事业经费4.28亿元,比上年增长15.36%。2002年有3087名学生考上大专院校,全区各类学校648间,在校学生24.02万人,教职工人数17162人,小学生升学率达99.8%,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5%。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力度继续加大。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不断深化,“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和各种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得到严厉打击,“******”残余势力基本清除,环境优美、秩序优良、人际和谐的文明社区建设不断推进。卫生事业稳步发展。积极开展镇村卫生一体化管理试点工作,强化医疗药品市场管理,加强卫生执法,全区医疗卫生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2002年末,全区(含在地的中央、省市属医疗机构)共有卫生医疗机构549个,医疗病床5497张,工作人员7745人,其中,执业医师2146人,执业助理医师246人,注册护士1815人,药剂人员440人,检验人员263人。全年门诊诊疗938.5万人次。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继续保持了“全国体育先进区“称号,全民健身运动活跃,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全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口达49.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