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白云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1 广州市白云区统计局

交通运输邮电业:全年交通运输邮电业实现增加值99.3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占全区经济总量的24.2%,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拉动全区经济增长4.94个百分点。全区已办理营运证的货车有18395辆,全年公路货运量达1231.48万吨;民航货运量25.97万吨,增长15.7%,民航客运量663.56万人次,增长35.4%。

批零餐饮业:全年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实现增加值47亿元,比上年增长10.7%。

消费品市场持续畅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2.91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批零贸易企业零售额189.52亿元,增长9.1%,餐饮企业营业额33.39亿元,增长16.1%。商品销售总额506.12亿元,增长14.7%。汽车、家用电器、音像制品、通讯器材等商品销售均比上年有较大的增长。

亿元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全区亿元以上市场共17个,全年实现市场成交额160.87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其中,食品、饮料和烟酒类商品成交额123.03亿元,增长26.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成交额10.88亿元,增长75.1%。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全年实现销售收入92.01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其中,批发额54.41亿元,增长31.7%,零售额37.6亿元,增长5%,全年实现利润2.5亿元,增长22%。

房地产业:房地产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7.54亿元,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5.56亿元,比上年增长17.2%。以“绿色白云”为主题的商品房市场持续升温,全年商品房实际销售面积26.59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4.95亿元,增长7.5%。

旅游业:深入发掘和积极整合我区历史文化资源、自然生态资源,成功推出“白云竞秀休闲游”旅游线路,特色旅游方兴未艾。建成华南快速干线帽峰山出入口3.43公里道路和3.08公里山林道路、路灯等旅游基础设施,全年接待游客32万人次,收入189万元。

三、对外开放

进出口贸易:对外贸易稳步增长。全年进出口总值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出口总值11.58亿美元,增长11.8%;进口总值9.42亿美元,增长22.5%。在出口总值中:外资企业出口10.31亿美元,增长9.7%,内资企业出口1.27亿美元,增长32.2%;加工贸易出口9.89亿美元,增长8.6%,一般贸易出口1.69亿美元,增长34.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5209万美元,增长13.3%,占出口总值的13.1%,其中电子技术产品出口额14473万美元,增长15.9%,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的95%。

出口商品和市场保持多元化。主要的出口商品有:鞋帽类出口37323万美元;机电音像设备出口24320万美元;塑料及制品出口12494万美元。主要的出口市场有:对美国出口45848万美元,占出口总值的比重为39.6%;对香港出口24961万美元,比重占21.6%;对德国出口额5919万美元,比重占5.1%。

利用外资:全年新签利用外资项目75个,比上年增加12个,增长19.1%;合同利用外资11749万美元,增长1.5倍;实际利用外资5492万美元,增长36.1%。

四、城市建设与管理

城市交通:全区路网更趋完善。完成106国道均禾至黄石街7.03公里的扩建改造和同大路5.8公里的路面工程,3.2公里石槎路已建成通车,维修改造了太和镇联升路、江高镇爱国东路和钟落潭镇钟升路,小坪立交系统二期即将竣工,白云一线棠溪立交将全线贯通,完成了蚌湖大桥重修和竹三大桥建设工程,西北部城区的对外交通联结问题得到进一步缓解。

公用事业:继续推进农村“六通”工程。新开通27条公交线,村村通公交任务全部完成;18条贫困自然村开通了水泥路,已通水泥路的自然村有344条,完成通水泥路任务的39.1%;已有83条100人以上自然村通自来水,完成通水任务63.4%;只有1条自然村未实现通有线电视,完成通有线电视任务99.8%。

城市管理: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全年刑事立案数下降4.4%,“双抢”立案同比下降5.5%,侦破案件数提高11.3%。成功侦破“6.10”九佛持枪抢劫案、“11.29”绑架勒索2000万元特大案和“5.11”毒酒案件。制止新“两违”建设212宗63.9万平方米,清拆“两违”建设360宗41万平方米,查处违法占地26宗16万平方米,顺利通过“创卫”检查。

创新出租屋管理模式。完善出租屋层级管理体制,建立并推行了外来人口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强基层基础建设。重点整治石井、黄石两个治安重点地区,以黄石江夏社区为试点开展综合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力度加大。不间断地开展清查无证照经营行动,共清理无证照经营15758户,关闭7626户,立案查处1779户,引导办证6351户。进行“打假”、“打私”和打击非法传销等活动,捣毁、取缔窝点430个,查获非法传销人员4507人。取缔黑网吧53家,收缴盗版光碟2300万张。

中心镇建设:中心镇建设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市、区、镇投入中心镇的镇区道路、市政供水、工业集聚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镇容镇貌建设的资金合计超过2.5亿元。各中心镇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积极进行产业拓展,发展特色产业,依托优势产业加快发展。

五、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科技创新水平显著提高。全年财政累计投入科技三项费用2700万元;共有23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省、市级科技技术项目;多个企业和个人获国家级奖励,市对我区党政领导推进科技进步实绩考核评定为优秀,成绩名列各区县第三位。

教育:教育强区工作成效明显。稳步推进培英中学和市65中创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工作。新创省一级学校2所,市一级学校7所。全区有各类学校606所,在校学生26.86万人,教职工人数18502人,其中专任教师13534人。教学质量显著提高。2004年初中毕业升学率达96.5%,高考录取率达91.8%,高中毕业班工作获得历史性新成绩,被各类高校录取的学生5239人,录取率达91.8%,普通高考类重点、本科以上录取人数与上年相比分别提高36.98%和20.31%。

文化: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全区从事文化产业的单位有700多个,从业人员4.15万人,营业收入达30亿元,文化产业的增加值近10亿元。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全区文化广场38个,首期投入了500万元改造区青少年文体活动中心;镇街文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完成了全区文化站的评估工作。“白云风采”群众文化系列活动蓬勃开展,全年共组织各类文艺活动37场,送书下乡4.8万册,送电影下乡183场次。全区共有文化馆1个,文化站19个,图书馆1个,藏书量10.21万册,镇街图书室17个,藏书量29.1万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