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长丰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十六大确立的各项方针政策,一手抓抗击非典和抗洪救灾,一手抓经济建设,按照“快工强县,优农富民,融人合淮,与市俱进”的发展思路和“巩固、完善、深化、提高”工作要求,奋力拼搏,狠抓落实,保持了国民经济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主要经济指标创近年来最好水平,经济运行质量持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据统计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54092万元,按2000年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因洪涝灾害影响较大,实现增加值114013万元,下降5.7%;第二产业增加值75401万元,增长20.8%;第三产业增加值64678万元,增长20.9%。二、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分别较上年同期快7.3和8.7个百分点,为98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依次为44.9∶29.7∶25.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化水平低,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不够稳固,农业抗灾能力薄弱,农民收人增长缓慢等。 二、农业 种植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压粮扩经、压水扩旱,积极推进品种、、品质和布局的优化,种植结构日趋合理。2003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55.4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153.04万亩,比上年下降了4.6%;经济作物面积102.06万亩,增长7.0%,特别是瓜果蔬菜面积增长12.8%,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比重由上年的62.6∶37.4调整到59.9∶40.1。 粮食产量大幅下滑,经济作物除个别品种外多数减产。2003年我县瓦埠湖、高塘湖湾区发生特大的洪涝灾害和持续高温干旱、农作物受灾严重减产。全年粮食总产量35.23万吨。减产21万吨。下降37.4%。油料产量5.81万吨,下降5.9%。棉花产量4717吨,下降21.5%。蔬菜产量18.91万吨,增长8.2%。 林业生产取得新成绩,养殖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34759亩,幼林抚育面积40000亩。全年肉类总产量7.03万吨,比上年增长12.3%,水产品总量2.71万吨,比上年增长14.0%。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继续得到加强。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52.9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1%,化肥施用量(折纯)87717吨。农村用电量13000万千瓦时,全县有效灌溉面积104.0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增长进一步加快。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5.03亿元,同比增长15.2%。其中,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人50O万元以上的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实现增加值2.41亿元,增长29.9%,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海螺水泥、新马客车、星通橡塑和鸿路钢构等支柱企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改善。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23.9,比上年提高6.8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96.4%,较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实现产品销售收人95545万元,增长42.1%;利税总额7057万元,增长26.9%,其中实现利润4713万元,增长36.0%;亏损企业减少4个,亏损额下降45.3%。 建筑业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5118万元,同比增长35.0%。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91万元,施工工程个数292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4.55万平方米,增加9.71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44.40万平方米,增加13.71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2584万元,比上年增长45.1%。其中国有经济单位投资35250万元,增长70.5%。基本建设投资63974万元,增长75.1%。 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全年共安排重点项目70个,当年完成投资58200万元。元一高尔夫有限公司完成投资4500万元,鸿路钢构、成光科技和金城玻璃钢分别完成投资3550万元、2300万元和1380万元。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03年全县实际利用县外资金8.70亿元,增长79.4%,其中,工业项目3.65亿元,占41.9%。实际利用境外资金712万美元,增长10.0%。 五、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继续保护较快增长。全年运输邮电业实现增加值14205万元,比上年增长30.3%。全县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5739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O.2%;旅客周转量11999万人公里,增长8.4%,邮电部门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人8792万元.比上年增长16.9%,年末本地城市电话用户1.86万户,农村电话用户10.4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69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2.8%、19.9%和16.8%;互联网用户达9974户,比上年增加4062户。 六、商贸 消费品市场较快增长。2003年,全县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良好,重建家园对建材需求增强,消费热点比较突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740万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县城消费品零售额19437万元,增长12.8%,县以下零售额43303万元,增长11.7%。分行业来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9124万元,增长11.6%,餐饮业零售额3125万元,增长19.6%,城乡集贸市场平稳发展。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人较快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收人17639万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472万元,增长15.8%,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的增值税、营业税增长较快。财政支出37415万元。比上年增长39.5%,保证了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金融机构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83831万元,比上年末增加44558晚元,增长32.0%,其中企业存款23329万元,增长31.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33101万元,增长25.5%。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54652万元,增长0.3%。 保险业发展加快。全县保险系统保费收入4337万元,比上年增长44.6%,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1337万元,比上年增长19.8%。人寿保险费收入3000万元,增长59.3%。赔款和给付1681万元,比上年增长103.89,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917万元,人寿险业务赔款和给付764万元。 八、教育、文化和卫生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03年末,全县共有普通中学54所,在校学生7.58万人;职业中学16所,在校学生1.19万人;小学326所,在校学生9.91万人;幼儿园54所,在园幼儿7284人。全县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3%,小学毕业升学率96.1%,初中毕业升学率59.6%;普通初中和小学学生辍学率分别为1.1%和0.89%。全县教职工总数8182人,其中专任教师7433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