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义乌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25 金华市义乌市统计局

市场建设再掀高潮。国际商贸城的持续繁荣,促使新一轮市场建设又掀新高潮。随着总投资60亿元的国际商贸城三期的开工,再加上副食品市场搬迁、新家俱市场、木材市场搬迁(一期)等市重点项目的建设,我市市场建设的计划总投资达到65亿元,创历史新高。2007年完成投资1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96.2%。这些项目的建成投入使用必将使我市市场体系更加完善,为国际商贸城的进一步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房地产业健康发展。2007年房地产开发总体平稳,呈现投资增幅回落、施工规模正常、房价平稳、销售良好的局面。全年商品房新开工面积81.3万平方米,增长8.1%,商品房施工面积232.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4%,商品房销售面积 65.1万平方米,增长23%,土地购置面积17.3万平方米,增长10.5%,商品房空置面积3.9万平方米,空置率为6%。

积极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全年实施省重点工程项目23个,市重点工程项目52个。金义东南线二期、新华书店等一批工程建成使用,国际商贸城、内陆口岸场站一期、商博大桥等41个新建项目已开工建设,老铁路改造工程、第九中学等10个项目的前期工作进展顺利。累计完成投资40亿元,其中财政支出13.9亿元。

五、交通、邮政电信、旅游

交通运输业较快发展。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不含市内公交)6161万人,增长14.3%,完成公路货运量3622万吨,增长17.3%。全市累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99亿元,新建和改造公路42.9公里,全年新增客运线路23条,新增客运班车84辆,新建农村港湾式停靠站76个,农村班车通达率98.2%,开通直达香港班机和班车。货运市场功能不断创新,国际货运业务得到拓展,开通“义乌—上海”卡车航班。国际物流中心完成作业量42万只标准集装箱,增长20.6%。义乌机场全年班机起降5091架次,增长46.9%,完成民航客运量50.3万人,增长53.4%。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11.4万辆,比上年增加2.2万辆,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10万辆,比上年增加2.1万辆。

邮政通信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2562万元,增长39.9%,完成电信业务总量175073万元,增长14.5%。年末全市本地电话用户数69万户,增长9.2%,其中农村电话用户12.2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96.4部/百人。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44.2万户,增长34.5%。国际互联网用户数15.8万户,增长29.5%。

旅游餐饮发展迅速。2007年我市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荣誉称号,国际商贸城被省旅游局组织的评选中评为浙江“最值得去的50个景区”。全年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8.7亿元,旅游外汇收入22034万美元,分别增长18.8%和39.6%。全年旅游接待515.6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31.2万人次,分别增长17.9%和20.1%。以农家游为主的休闲旅游继续升温,从而带动农家餐饮业快速发展,“农家乐”成为各镇街餐饮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六、国内贸易

消费需求持续旺盛。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亿元,增长18.3%,比上年同期提高3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贸易业零

售额增长16.2%;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增长19.3%;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增长19.2%。全年零售额增速呈加快态势,到12月份已创近10年新高,在十四强县中增速仅次于鄞州区居第二。消费层次继续提高,据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统计,金银珠宝类、日用品类、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通讯器材类增幅超过四成,与精神生活相关的玩具类增长2倍,书报杂志类增长28.7%。

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会展业增势迅猛。全年集贸市场成交额460.1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348.4亿元,同比增长10.6%,连续第17次蝉联全国批发市场榜首。中国小商品城日均客流量达到21.4万人次,同比增长15.6%。经义乌海关报关

出口的标准集装箱增长30.5%。市场信心指数平均值达143.9点,与指数发布以来134.6点的平均水平相比,上扬9.3点。会展经济档次高,效益好。共举办各类专业会展43个,比上年增加11个,展会成交额达165.9亿元,增长27.2%,其中2007年国际小商品博览会成交额108.9亿元,增长15.2%。

七、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完成自营进出口总额18.3亿美元,同比增长24.1%,其中出口16.7亿美元,增长24.9%,增幅同比加快2.1个百分点,进口1.54亿美元,增长23.2%。虽然影响出口增长因素较多,但全年外贸增长仍比较平稳,增幅基本在25%左右。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生产企业出口10.8亿美元,增长31.6%,加工贸易出口1.1亿美元,增长34.2%。出口国家和地区不断扩大,达到177个国家和地区,列出口前五位的国家为:美国、阿联酋、俄罗斯、德国、乌克兰。

招商引资难度增大。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63家,比上年减少41家,合同利用外资9076万美元,同比下降69.7%,实际利用外资13749万美元,同比下降1.3%。土地因素仍是制约工业招商引资的主要瓶颈。外商投资服务业领域势头较好,共新批51家服务业项目,其中引进我市首家外资五星级酒店项目,总投资达到4500万美元。

外经工作成绩明显。有4家企业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总投资304万美元。全年共组织226家企业参加37个国际知名展会,设展位332个。组织企业和市场经营户100余人次参加“浙洽会”“厦洽会”、“俄罗斯浙江周”等活动。新增境外驻义办事机构414家。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增长加快。全年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8.88亿元,同比增长31.2%,其中地方预算收入完成32.3亿元,同比增长33.2%,分别比上年同期加快3.1和9.7个百分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地方预算收入增幅在十四强县中分别居第4和第5。从税源看,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长在30%以上,增值税、营业税增长20%以上,契税增长1倍左右。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全年累计财政总支出2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7%。财政支出明显侧重于关注民生、和谐发展方面,其中教育支出增长22%,科技支出增长32.5%,环境保护支出39.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37.6%,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17.2%。

金融信贷运行稳健。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55.6亿元,比年初增加13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7%,增幅在十四强县中居第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28.0亿元,比年初增加52.8亿元,同比增长14%;贷款余额595.7亿元,比年初增加13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0%。当前存款贷款增长速度均有所放慢,比上年同期分别减慢4.2和2.8个百分点,特别是居民储蓄存款增速明显减慢,增速同比减慢12.2个百分点,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股市对存款的分流作用明显。资金流动活跃,全年银行现金收入4062亿元,现金支出4207亿元,分别增长18.3%和18.7%,货币净投放115亿元,同比增长32%,均高于上年同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