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金东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23 金华市金东区统计局

七、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以巩固实施“高标准、高质量”义务教育为目标,走教育强区之路。全区拥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49所,在校学生2.67万人。其中小学34所,在校学生1.70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13所,在校学生9482人,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99.97%。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学校比例97.33%,升入优质高中占高中段招生比例达到80.66%。

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集群的培育,着力提升优势产业的创新能力和产品的技术水平。2007年列入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4项,其中国家星火计划1项,省级28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25项,下达区级科技计划项目56项。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新增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家,市高新技术企业4家,市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4家。认定省高新技术产品6只,市高新技术产品11只,区级新产品31只。积极运用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市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2家。培育省专利示范企业3家,市专利示范企业3家。专利授权量取得新突破,全年共取得194项授权专利,比上年增长50.39%。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市专利实施奖,有10家企业获奖,占全市获奖企业的55.56%。

八、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2007年,各级共安排200多万元资金用于农村文化建设。坚持“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建立了10个乡村文化俱乐部基地,分期分批为会员培训舞蹈、器乐、声乐、美术、书法培训3500多人次,为52个村培训排舞骨干2800多人次。农民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全区活跃着5个民间职业剧团,20多个婺剧坐唱班,农民腰鼓队18支,健美操队100多支,铜管乐队4支,民乐队15支等农民业余文艺团队。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新突破,争取到省、市文物维修资金75万元,用于曹宅龙山张氏宗祠、傅村山头下村、澧浦王氏宗祠维修工程项目。完成了77项市区级民族民间艺术项目资料整理工作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文稿编写工作。

体育事业再创辉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我区运动员省第八届县级田径运动会上,取得2金、3银、1铜的好成绩,以团体总分87分的优异成绩,排名全省第23名,综合排名全省第20名。我区柔道健儿在市青少年柔道比赛中,取得7枚金牌和团体总分第3名的好成绩;金东籍运动员童笑梅在全国第六届城运会上夺得女子800米比赛银牌。12月6-9日,金东籍运动员杜剑平在美国马里兰大学举办的美国残疾人游泳公开赛上,一人包揽3枚金牌。学校体育发展良好。东关小学青少年俱乐部(国家级)正式挂牌成立。完成了市、区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澧浦初中、孝顺小学、东关小学等12所学校被确定为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群众体育丰富多彩。成功举办了全区退休教职工趣味运动会。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面落实,安排篮球场、室外乒乓球桌的创建村庄32个,指导新农村小康体育村建设10个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区已有17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社区卫生服务站完成标准化建设,基本实现村级社区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全覆盖。276453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占全区农民的98%,全年共为57669人次报销医药费用计1402万元。年末共有卫生机构18个(不含诊所等),其中医院、卫生院15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防疫监督机构2个。全区实际开放床位数257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33人。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保持低速增长。2007年全区出生人口2875人,出生率9.47‰。死亡人口1902人,死亡率6.26‰,人口自然增长率3.20‰。年末总户数129178户,年末总人口30.49万人,其中非农人口28860人。平均每户家庭人口2.36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据抽样调查,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55元,比上年增长11.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837元,增长13.68%。

民政福利事业优化发展。全区拥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2所,社会福利床位数680张。五保对象682人,已集中供养668人 ,其中户院挂钩28人,集中供养率98%。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全覆盖,全区共有低保对象3514人,其中城镇119人,全年发放低保救助金550万元。社会救助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区开展助困、助学、助医、助房等多元化救助活动,共发放救济款352.2万元,救助困难群众8565人次。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2007年末,全区参加农保人数达到7.8万人,累计农保基金4180万元。失地农民保障得到加强,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生活保障的村达到74个,参保人数39246人。累计发放养老金和生活补助14318人,共计金额445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