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环翠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20 威海市环翠区统计局

威海市环翠区统计局

2006年1月29日

2005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为指针,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加快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全面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推进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成就,圆满地完成了全年各项任务。全区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结构调整迈出新的步伐,工业整体素质不断增强,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消费需求进一步回升,对外经济增势迅猛,城乡居民收入普遍增加,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区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适度快速增长。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21.64亿元,比上年增长18.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54亿元,比上年增长11.37%;第二产业增加值68.24亿元,比上年增长20.69%,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8.3%,是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增加值37.86亿元,比上年增长16.54%。

市场价格总水平小幅上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1.1%,比上年上升1.1%。食品、烟酒、医疗保健、交通通信、居住分别上升3.1、1.5、0.8、0.4、5.1个百分点;衣着、家庭设备用品略有下降;其他类与上一年基本持平。

劳动就业形势比较稳定。年末全区城镇及以上单位在岗职工人数24001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3.8亿元,增长24%;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5582元,增长18%。全年通过多种途径使2093人实现失业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性矛盾和经济体制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经济运行的效益基础尚需巩固,农村市场还需进一步开拓,社会保障体系仍需完善。

二、农业

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农业生产发展平稳。坚持以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积极实施科教兴农和农业产业化战略,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创汇农业,加快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农业生产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农林牧渔各业全面发展。

粮食总产量39168吨,增长32.26%。其中秋粮产量23196吨,增长34.7%。花生总产量10008吨,增长3.08%。蔬菜总产量60962吨,增长8.12%。果品总产量36177吨,减少11.47%。

林业生产相对平稳。林业生产抓住建设生态城市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大规模植树造林,全年完成成片造林面积4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4.4%。

畜牧业较快发展。肉类总产量达到7557吨,增长13.9%;其中猪肉4700吨,增长23.1%。羊牛奶产量18197吨,比上年增长13.96%。禽蛋总产量6489吨,增长18.93%。生猪年末存栏29537头,大牲畜年末存栏7415头。

渔业生产形势良好。坚持稳定捕捞、突出养殖的方针,加大对近海渔业资源的保护力度,海水养殖继续实施常规品种和名、特、优、珍、稀品种相结合,进一步优化结构,确保了渔业生产的增产增收。全年水产品产量36.24万吨,比上年增长10.86%。其中海洋捕捞量为11.63万吨。水产养殖面积13410公顷,养殖产量达到24.61万吨,与去年持平。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物资投入稳步增加,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7.16万千瓦;农用排灌动力机械2238台,与上一年基本持平;农用拖拉机13536台,增长4.08%;农用汽车766辆,减少1.03%;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7408吨,增长0.62%;地膜覆盖面积2042公顷,增长6.13%。农村用电量35128万千瓦时,增长77.72%。年末耕地面积8596公顷,减少19公顷;农田有效灌溉面积5976.33公顷,减少7.4%。

三、工业

工业保持较快增长。工业经济加快战略性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加强技术进步和创新,不断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加快实施建设大工业体系为目标,着力培植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全年生产、效益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05年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63.4亿元,比上年增长21.3%。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1亿元,增长35.93%。其中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7亿元,增长18%;集体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9.4亿元,增长22.6%;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28.8亿元,增长51.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5.8亿元,增长23.5%。大中型企业完成增加值39.3亿元,增长49.8%。轻工业完成增加值30.8亿元,增长28%;重工业完成增加值30.2亿元,增长46.7%。

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提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7.7%,比年初提高6.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占规模以上工业制造业的比重达27.79%。

主要产品产量稳步提高,在重点考核的38种产品中,较上年同期增产的有29种,其中增幅前五名的产品分别是服装增产95.8%、纸制品83.1%、纱81.97%、涂料63.9%、塑料制品46.17%。

工业效益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30.6亿元,增长40.7%;实现利税总额22亿元,增长39.8%;实现利润总额14.2亿元,增长40.3%。产品销售率97.9%、成本费用利润率6.6%,均与去年持平;全员劳动生产率11.7万元/人,增长24.7%;资本保值增值率154.1%;总资产贡献率26.3%,下降1.1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0.7%,下降了1.8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次数4.4次,加快0.2次。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5.3亿元,比上年增长25.1%。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7.96亿元,增长11.9%。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103个,施工项目138个,竣工项目49个;在建项目总投资规模218亿元。全年项目建成投产率35.5%,新增固定资产24.4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25.4%。

房地产开发稳步发展。全年商品房屋施工面积101万平方米,与去年持平;竣工面积22.6万平方米,下降21.3%。商品房销售面积30.3万平方米,下降15.9%。商品房销售额8.2亿元。

建筑业得到较快发展。全年建筑业增加值4.8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3.7%。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活跃态势。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发展较快,零售额为40.58亿元,增长15%。

六、对外经济贸易

外贸进出口增长迅速。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108786万美元,增长44.5%,其中进口总额32452万美元,增长38.9%;出口总额76334万美元,增长47.1%。其中:加工贸易出口35722万美元,增长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