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平湖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八、科技和教育 科教兴市战略进一步实施,科技工作不断进步。全年科技三项经费支出1168万元,比上年增长35.7%,科学事业费支出1100万元,增长35.6%。全年组织实施国家级科技项目5项、省级科技项目41项、嘉兴市级科技项目15项、平湖市级科技项目77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平湖市比例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关东辰美平湖(电子)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年末,全市已有各级高新技术企业50家,区域科技创新机构(企业技术研发中心)38家。全年申报(获授权)国家专利93项。年内平湖光机电产业基地被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光机电产业基地”。全年获得市级以上各类科技成果9项。技术市场发展平稳。全年经认定登记技术交易金额1621万元,比上年增3.4%;合同数212项。 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全市有小学57所,在校学生4.01万人,普通中学19所,在校学生2.84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对象入学率99.99%。小学、初中在校生巩固率分别达100.0%和99.93%。初中升高中段的比例达到93.1%。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发展。现有中等职业类学校5所,在校学生7404人;各类职业技术培训机构154个,注册学生8.89万人,全年结业8.72万人。年内向普通高校输送新生1461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城乡文化活动日趋活跃。李叔同纪念馆建成并对外开放。年末全市有文化艺术表演场所2个,文化馆(站)1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陈列馆)5个。广播电台、电视台各1座。全市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年内成功举办了西瓜灯文化节大型文艺演出活动;全年举办市级文艺演出、展览25场次,组织文艺下乡、下基层演出22场次。市图书馆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城乡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有医疗卫生机构322个、床位1026张。有卫生技术人员2185人,其中执业医师594人、执业助理医师192人、注册护士510人,乡村医生392人。 体育事业不断进步,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开展。年内成功承办了全国乒乓球甲A联赛平湖站比赛、全国首届步步高男子排球锦标赛、“星阁杯”中澳国际篮球对抗赛等国际国内三项重大赛事;承办了省级三项赛事;在参加上级组织的比赛中,共获4枚金牌、5枚银牌。年内召开了市第四届老年运动会。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33场次;年内完成城区公共绿地体育设施建设3处;全年销售电脑体育彩票1588万元;年末有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名,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2名,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63名。 十、城市、交通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有新面貌,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东湖新区二环三射道路全线通车;福臻路、如意路中段、新华北路延伸段完成建设;当湖东路、环城东路北延伸段、城南路西段主车道基本建成。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全年市区新增绿地面积62万平方米。 交通建设加快推进,骨干道路建设进展顺利。平兴公路拓宽工程建成通车,平廊公路改建工程基本完成,独广公路广陈至九浜段工程正在建设中,杭浦高速、杭州湾跨海大桥北岸连接线、07省道新线等重点工程征迁工作全面启动。 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人居环境质量继续提高。2004年末,全市烟尘控制区和噪声达标区面积分别为18.27平方公里和9.16平方公里。全市空气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符合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城市污水管网建设加快推进。市区西片污水管网工程已累计投入7670万元,铺设主管道74公里、支管网14公里,建成泵站4座,在建1座,纳污能力达到2.87万吨/日。建立完善了市、镇(街道)、村三级垃圾收集处理体系,成为省内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的县(市)。服装、箱包边角料集中收集处置进一步加强。平湖蓝天固废处置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日处理60吨边角料焚烧炉已进入调试阶段。全市产生服装箱包边角料的618家单位已签订边角料收集处置协议。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进一步深化。在前几年治理常年存栏数100头以上规模畜禽养殖场的基础上,2004年启动对50头以上的畜禽养殖场开展治理工作,88家巳经完成治理,其余的28家已落实治理任务。同时,积极开展畜禽粪便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工作,嘉兴春霖环保生态有限公司利用畜禽粪便养殖蚯蚓、生产生物有机肥进入试生产阶段,已生产生物有机肥300多吨;平湖神农生物有机肥公司利用畜禽粪便生产生物有机肥的生产能力已达到10000吨/年。全市共建各类沼气池12只,达到1320立方。 十一、人口和居民生活 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低水平。全年出生人口3523人,死亡人口331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44‰。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48367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2673人,占总人口31.6%,非农人口比例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农业人口331003人,占68.4%。全年计划生育率98.8%.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生活质量有新提高。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63元,增长10.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33元,增长13.9%。城乡居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0.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64平方米。耐用消费品拥有量进一步增加,每百户城市居民拥有彩电172台,空调器122台,洗衣机102台,电脑38.3台。每百户农村居民拥有彩电118台,空调器33.3台,洗衣机54台,电脑6.7台,摩托车73辆。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改善。城镇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8.8和40.2%。 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统筹人员达10.55万人,医疗保险7.9万人,工伤保险0.67万人,生育保险1.38万人,失业保险4.75万人。全年发放失业救济金719.22万元。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8%。年末拥有社会福利院(敬老院)11个,床位681张,收养人数461人。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