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海宁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2-20 嘉兴市海宁市统计局

根据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3080元和11577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比上年增长6.2%和7.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为15069元和7565元,增长14.6%和10.5%。其中城镇居民家庭设备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支出增长较快,分别增长28.2%和23.1%;农村居民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和交通、通讯服务性消费支出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8.8%和16.7%。2008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均较上年有所下降,分别为33.3%和35.1%,分别下降1.3个百分点和0.1个百分点。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4.8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65.84平方米。

全年全市共举办各种劳动力交流专场78期,提供就业岗位8.8万个,共帮助5800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就业困难人员1800人。全年共开展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230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6091人,外来务工人员培训4833人。全市年末登记失业人数429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5%。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全面推进,参保人数达35079人。年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7.2万人,其中企业参保人数16.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万人。收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5.64亿元,收缴失业基金0.59亿元,劳动保障部门为1.92万人次发放了失业救济金。年末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7.5万人、18.5万人和10.6万人。

年末全市共有社会福利事业单位20个,床位 2004张,收养1327人。社会救济总人数(包括低保人数)18465人。年末全市共有最低生活保障对象8722人,其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分别为1486人和7236人,全年共发放低保金额1195万元。全市各类老年公寓(包括敬老院)收养社会老人累计502人。

年末城镇社区服务设施1140个,农村社会保障网络覆盖12个镇、街道。拥有社区服务中心1个,提供服务项目79个,共提供服务活动7.7万人次。

十二、资源、环境和社会公共安全

全市耕地保有量为34284公顷,比上年减少0.7%。全市各类建设占用耕地687公顷,减少19.6%。通过土地整理、土地开发等新增耕地532公顷。

初步测算,全年全市总用水量32618万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17734万立方米,林牧渔畜用水量3213万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量3653万立方米,工业用水量6629万立方米,城镇公共用水量869万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量520万立方米;全市人均用水量502立方米。

城市建城区面积扩大到28.7平方公里,市区绿化覆盖率达41.57%。全年新增自来水供水管道8公里,总长已达420公里。天然气利用工程全年完成管网敷设42公里,总长度达171公里。全年市区实施污水管网工程19公里,总长度达181公里。

生态市建设成效明显。全年完成造林面积507.5公顷,比上年增加423.3公顷。至2008年底,创建完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5个、省级生态镇8个。初步测算,全市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5.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耗为155.00万吨标准煤,增长1.2%,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8.0%。至2008年底,已建成污水集中处理工程3个,具备16万吨/天的处理规模;建成污水收集管网357公里、污水泵站62个。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9.3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98.62%,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为99.52%。全年化学需氧量排放5399.37吨,比上年下降4.76%,二氧化硫排放7246.41吨,下降7.52%。

“平安海宁”建设深入开展。2008年全市群众安全感满意率为99.13%。全年全市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0起,与上年持平,死亡10人,与上年持平,直接经济损失143万元,下降23.3%;发生交通事故355起,下降0.8%,死亡81人,下降6.9%,直接经济损失214万元,下降0.6%;发生火灾事故15起,与上年持平,直接经济损失36万元,下降1.8%。

注:(1)本公报所列数据中部分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公报中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公报中规模以上工业指全部国有经济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经济工业企业。

(4)公报中限额以上投资是指计划总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项目。

(5)公报中限额以上批发业是指年销售额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限额以上零售业是指年销售额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