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临沭县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1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也是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一年来,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改革开放试点为总抓手,以“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总揽经济工作全局,按照第一产业求优,第二产业求强,第三产业求快,基础设施求精的总体思路,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措施,以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实现了“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2001年,全县继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积极扩大内需;对外实施多元化战略,努力开拓出口市场,吸引国际资本,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初步计算,2001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3.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30亿元,比上年增长3.73%;第二产业增加值14.40亿元,增长14.35%;第三产业增加值12.20亿元,增长14.8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3.0:42.1:34.9变化为21.5:42.5:36.0,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5000元大关,按当年价格计算,比上年增加555元。 改革、调整取得新进展。全县已改制的重点企业大部分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大企业重组力度,积极培育发展大型企业集团,进一步巩固扭亏脱困成果,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民间投资发展缓慢;对外经济的影响力有待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就业形势严峻,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保障水平较低等。 二、农业 2001年,全县以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为目标,深化改革,加速科技进步,贯彻落实各项农村政策,进一步优化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配置,大力发展特色的效益型农业,农业生产在大灾之年实现较快增长。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增加值72995万元,比上年增长3.73%。其中,农业47669万元,下降1.93%;林业11391万元,增长1.96%;畜牧业11931万元,增长21.61%;渔业2004万元,增长12.19%。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27512万元,农林牧渔业内部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所占比重分别为61.20%、10.44%、26.22%、2.14%,农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指标名称 单位 总产量 增幅(%) 指标名称 单位 总产量 增幅(%) 粮食 吨 245109 -2.50 牛存栏 头 81753 6.25 夏粮 吨 91365 -6.72 羊存栏 只 64181 11.29 秋粮 吨 153744 0.19 肉类 吨 30085 17.80 棉花 吨 268 -11.55 猪牛羊肉 吨 22219 13.65 油料 吨 100681 -3.98 禽肉 吨 7475 32.35 蔬菜 吨 127830 16.53 禽蛋 吨 19365 6.12 果用瓜 吨 33139 39.38 奶类 吨 622 64.55 生猪存栏 万头 20.92 3.21 淡水产品 吨 4500 18.42 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县坚持把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取得明显成效。生猪存栏20.92万头,比上年增长3.21%;大牲畜存栏8.81万头,比上年增长3.95%;羊存栏6.42万只,比上年增长11.29%;家禽存栏324.17万只,比上年增长24.87%。全年生猪出栏26.42万头,比上年增长19.71%;家禽出栏440.62万只,比上年增长57.19%。全年肉类总产量达3.01万吨,比上年增长17.8%。禽蛋产量1.94万吨,比上年增长6.12%。 渔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县大力发展渔业养殖,优化结构,确保了渔业生产的发展。全年水产品总产量达0.45万吨,比上年增长18.42%。 林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县共造林2148公顷。其中:用材林54.3公顷,经济林2086.6公顷,防护林6公顷。幼林抚育面积4294公顷,育苗面积266.7公顷。退耕造林面积338.9公顷。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机械化程度稳定提高。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达28.02万千瓦,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2.34万千瓦。农村用电量8871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61%。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2.57万吨。年末耕地面积72.7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2.86万亩,比重为45.15%,其中节水灌溉面积18.12万亩。全县农村基础设施有了新变化,在村村通电、通车、通电话的基础上,全县自来水受益村所占比重提高,自来水受益村167个,比重上升到30.20%,较上年提高4.88个百分点。 三、工业 工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12.50亿元,比上年增长14.16%。其中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3.62亿元,比上年增长18.07%,其中国有及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7亿元,比上年增长12.36%。 工业产销衔接良好,产销率有所提高。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12%,比上年提高5.24个百分点;其中国有企业为99.54%,集体企业为99.44%,股份制企业为94.89%,私营企业为95.56%,其中大中型企业为96.86%。 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4.04亿元,比上年增长16.18%;其中国有及控股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3.33亿元,比上年增长8.61%。实现利税总额18413万元,比上年增长47.94%;其中国有及控股企业实现利税13379万元,同比增长53.24%。实现利润11015万元,比上年增长127.43%;其中国有及控股企业实现利润8307万元,比上年增长155.45%。实交税金10414万元,比上年增长10.5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交税金7742万元,比上年增长1.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