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临沭县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2-20 临沂市临沭县统计局

七、 城建与环保

城市建设逐步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环境配套等设施明显增强。全年自来水供水总量370万吨,供水普及率98%。年末全县已有2.5万城市人口用上煤气、 液化石油气;集中供热面积20万平方米;年末城市道路长度达48.4公里, 面积96.1万平方米;年末城市公共绿地面积67.9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平 方米;年内清运垃圾粪便1.95万吨,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环境保护事业取得新的进展。 全县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水污染治理为重点, 着力改善环境质量。限期治理取得较大进展。年内全县共关停生产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十五“土(小)”企业5家。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有所控制,主要河流水质稍有好转。

八、文教、卫生、体育、科技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 教育设施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县有普遍中小学校250所, 其中完全中学5所, 初级中学23所,小学222所; 专任教师4339人, 其中高中、初中和小学分别为229人、 1552人和2558人;在校生89315人,其中高中、初中和小学分别为3677人、29029人和56609人;毕业生18054人,其中高中、初中和小学分别为957人、8256人和8841人;招生24102人,其中高中、初中和小学分别为1206人、8841人和14055人。 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由上年的99.2%提高到100%。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较快。1996年有职业中学2所, 专任教师95人,在校生1805人,毕业生1074人, 招生 752人。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发展迅速。 1996年全县有幼儿园462所,教职工809人,在园儿童22037人,其中 学前班幼儿数15367人。聋哑学校1所,专任教师11人,在校生262人,招生63人,毕业21人。卫生事业继续发展, 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县有卫生机构30个, 病床772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 1014人,其中中西医师330人, 护师143人,中药师23人,西药师30人,检验师34人, 其他技师32人。文化事业健康发展。96年全县共有文化馆(站) 20个,文化俱乐部、文化室8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 书6万余册,电影放映单位25人,其中村办3个,工业企业办1个;广播电台1座,广播覆盖率90%;电视 转播台1座,有线电视台1座,电视覆盖率80%。体育事业发展较快。 1996年,我县全面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在临沂市首届运动会上, 我县普通组获团体总分第四名;被授予体育道德风尚奖;青少年组获金牌12枚,银牌19枚 、铜牌15枚,金牌总数列全市第七名。96年向省内外体育院校输送运动员25名,我县的业体训练输送和竞技体育水平等综合得分, 由九五年的第七名上升到第五名。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科技工作全面达标, 国家科委正式命名我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 。1996年,共组织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9项,我县自行安排科技计划13项, 总投资达5000万元,其中落实省市财 政科技三项经费27.5万元, 落实科技贷款800万元。 全县共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和科技星火奖18项,其中省级科技奖8项, 获奖总量连续2年全市第一,获奖等级全市最高。 96年我县共评出县级科技奖16项。

九、居民生活和人口

1996年全县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据抽样调查,农民人均纯收入2010元,比上年的1647元,增加363元,增长22.0%,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1%。农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均消费支出1345.76元,比上年增加240.41元,增长27.7%, 其中食品支出比上年增长18.8%。衣着支出比上年增长26.9%。农村居民的居住 条件日益改善。人均住房面积20.16平方米。各种耐用物品拥有量均有不同程度地增加。 自行车、缝纫机、电风扇、电视机拥有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0.5%、 7.5%、17.4%、9.5%。劳动就业基本稳定。 职工工资保持去年的水平。1996年末全县职工人数3.67万人(不包括乡办和村办) ,比上年增加0.34万人。全年全部职工工资总额14867.6万元,比上年增长11.72%,职工平均工资4195元, 保持95年的水平。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和质量稳步提高, 人口保持低速度增长。1996年,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在集中精力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 加大人口控制工作力度, 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全县人口出生继续保持低速增长。 据公安部 门统计, 全县人口年末总人口为595666人,比上年增加3877人。人口出生率为13.38‰,死亡率5.56‰,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84‰。

注: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 增加值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