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三门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17 台州市三门县统计局

六、内外贸易和旅游业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2007年 ,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2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增幅比上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分区域看,县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5.29亿元,增长17.2%;县以下实现消费品零售额8.24亿元,增长17.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9.51亿元,比上年增长18.5%;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86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年末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34个,三门青蟹、蛏等水产品辐射全国多个省、市。

对外贸易取得新成绩。2007年,全县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912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4.2%,其中自营出口额2736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8.1%。在各类自营出口企业中,外贸企业完成出口91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8%,三资企业和生产企业分别完成出口8429万美元和18015万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7.7%和63.1%。

利用外资态势良好。全年利用外资新批项目8个,项目总投资5282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294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5.9%,实际利用外资102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发展蒸蒸日上。2007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91.2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6%,实现旅游业务总收入7.18亿元,比上年增长9.6%。旅游综合接待能力不断提高,年末全县拥有旅行社4家,二星级饭店1家,三星级1家,准四星级1家,个体宾馆246家。

七、金融

金融业运行态势较好。2007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9.04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7.20亿元,比上年增长11.7%;企业存款20.18亿元,增长31.8%。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58.56亿元,比上年增长17.9%。从贷款投向看,短期贷款余额41.15亿元,比上年增长28.3%,其中工业贷款21.71亿元,增长40.9%;农业贷款8.89亿元,增长5.0%。中长期贷款余额17.40亿元,比上年下降0.4%,其中基本建设贷款3.02亿元,下降22.2%;个人消费贷款12.63亿元,增长16.3%。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346.82亿元,现金支出352.7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0%和21.6%。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2007年全县科技投入总额为1.32亿元,比上年增长18.0%,投入总额占生产总值比例为1.9%。全县企业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为5560万元,比上年增长60.8%,占全部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的44.8%。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县有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7家,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企业办科研机构10个,比上年增加了2个,有科技活动的企业49家,参加科技活动人员为1185人,比上年增长18.5%。

教育事业进一步协调发展。全县有幼儿园76所,在园幼儿14464人,学前三年入园率为88.13%;小学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到99.06%和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7.84%。目前全县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和职业中学专任教师分别达到了1544、736、435和136人。教师队伍的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从职称来看,专任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的有931人,一级职称的有1173人,二级职称的有497人,三级职称的有7人;从学历来看,专任教师中研究生毕业的1人,大学本科的1020人,大学专科的977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年末图书馆藏书量达到6.4万册,博物馆参观人数9千人次。广播电视事业取得新进展。2007年末,全县拥有有线电视用户9.29万户,数字电视用户2100户。全年广播播出公共节目时间5358小时,播出自制节目时间3152小时;电视播出公共节目时间4063小时,播出自制节目时间958小时。全年广播在中央电台用稿2条,在省电台用稿159条,在市电台用稿561条;电视在中央电视台用稿18条,在省电视台用稿190条,在市电视台用稿679条。广播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为100%和99.6%。

卫生事业不断推进。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8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5个,病床床位580张,卫生技术人员1200人,其中医生491人,注册护士305人。年末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9人,其中医生1.2人,均比去年提高了0.2人。全年有3287人次参加了无偿献血。农村卫生条件不断改改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3.1%,卫生户厕普及率51.0%。

竞技体育成绩显著。2007年全县夺得全国比赛金牌2枚、银牌1枚;市级比赛中,共获得金牌11枚、银牌6枚、铜牌5枚。群众性的体育活动也开展得红红火火。

十、能耗、环境保护

节能降耗成果显现。2007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0.138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0.8%;全年全社会用电量55104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8.5%,其中工业用电量37047万千瓦时,增长39.0%;规模上工业企业用电量为2.7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4.1%,增幅低于工业总产值增幅12.2个百分点。

环境保护工作扎实开展。2007年,全县有工业废水治理设施35套, 工业废气治理设施82套;全年工业废水排放量比上年下降了20.4%,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0.2%,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57.6%,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95.4%;在全年工业污染治理项目建设中,燃料燃烧废气治理项目10个,全年完成投资额906万元,新增治理废气能力22.93万标立方米/时。

十一、人口、就业、社会保障和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2007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41.86万人,其中男性人口21.97万人,女性人口19.89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10.4:100。全年共出生5848人,死亡2074人,人口出生率为14.04‰,分别比2006年和2005年回落了0.97和1.69个千分点,死亡率为4.98‰,人口自然增长率9.06‰,比上年回落了0.61个千分点,计划生育率90.01%。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有4.45万人。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年末全县城镇集体及以上单位从业人员2.57万人,比上年增长5.2%;有各类职业介绍机构9个,当年介绍就业成功2021人次;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员148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9%。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年末全县有35979人参加了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其中参保职工30709人,离退休人员5270人;全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2099万元,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6526万元。参加工伤、医疗保险人数分别达到45498人和18195人,参加失业保险有16499人。农村社保面不断扩大,年末全县有2618人被征地农民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有32.28万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县共有社会福利机构14个,床位667张,收养314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4223人,全年共投入低保资金54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