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临海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17 台州市临海市统计局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2007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7.67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55亿元,增长18.3%。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9.97万户,比上年末下降2.7%;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73.03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8.1%。固定电话普及率由上年末的27.3部/百人下降到26.3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由上年末的54.8部/百人提高到64.2部/百人。年末全市国际互联网用户达67863户,增长16.4%,其中宽带用户56942户,增长20.7%。

六、国内贸易和旅游业。

消费品市场持续旺盛。2007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8.23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其中市的零售额44.98亿元,增长17.4%,市以下零售额23.25亿元,增长16.0%。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6.94亿元,增长20.9%,其中限额以上企业2.47亿元,增长23.2%;零售业零售额51.88亿元,增长16.0%,其中限额以上企业16.68亿元,增长16.6%;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9.41亿元,增长19.1%,其中星级企业2.11亿元,增长8.8%。年末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85个,其中消费品市场74个,生产资料市场11个,成交额超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2个。

市场物价大幅上扬。2007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上涨4.2%,涨幅提高2.5个百分点,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水平上涨1.8%,消费品价格水平上涨4.9%。从构成看,八大类价格项目呈现“七涨一跌”格局。其中食品类、居住类、烟酒及用品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均超过3%,分别上涨10.8%、5.5%、3.1%和3.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费类、交通和通讯类、衣着类分别上涨1.8%、1.3%和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3.3%。

旅游业蓬勃发展。桃渚龙海湾景区和江南长城景区分别通过国家3A级景区评定和国家4A级景区复核,江南大峡谷军事探险漂流项目成功开发。举办了2007年中国江南长城节、大世界吉尼斯项目“上海至临海最大团体跨省自驾游”和全省括苍山山地车爬坡挑战赛等活动。“农家乐”、“渔家乐”活动得到大力发展。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389.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0%;接待海外旅游者9560人次,增长15.0%。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1.00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其中国内旅游收入30.60亿元,增长15.0%,旅游创汇539.1万美元,增长23.9%。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平稳增长。2007年全市完成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11.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7%,其中自营出口10.41亿美元,增长31.7%。有出口实绩的企业269家,比上年末增加33家。全年自营生产企业实现出口5.50亿美元,增长39.5%;外商投资企业出口4.60亿美元,增长26.0%;外贸公司出口0.32亿美元,增长0.9%。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主要出口产品中,户外休闲用品、礼品出口5.68亿美元,增长31.4%;医药化工出口1.53亿美元,增长27.5%;机电设备出口1.30亿美元,增长60.3%;日用品出口1.00亿美元,增长29.6%。

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2家,增资项目10个,总投资3.38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29亿美元,增长10.2%;实际利用外资0.66亿美元,增长7.6%;市外内资实际投入17.81亿元,增长6.4%。新批外商投资项目中,总投资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5个,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8个;合同利用外资1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8个。全年新批境外投资项目3家,境外投资项目带动出口4311万美元。

八、财政和金融业。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2007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26.61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62亿元,增长27.7%,主体税种中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分别增长21.3%、28.2%和33.0%。

金融运行态势良好。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8.81亿元,比上年增长13.2%,比年初增加23.23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108.55亿元,增长8.8%。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39.48亿元,增长19.3%,比年初增加22.55亿元,贷款主要投向工业流动资金和个人消费贷款。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比为66.6%,比上年上升3.6个百分点。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发展加快,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强。2007年全市列入国家创新基金1项,国家火炬计划3项,省级科技项目19项。新认定省级及以上高新技术企业8家,新认定省级以上技术、研发或区域创新服务中心10家。年末全市拥有省级及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2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台州市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全市专利申请受理量869项,专利申请授权数607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37项,技术交易额1.91亿元。

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年末全市地方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929人,其中高中级职称人员4997人。全市年末拥有农民技术职称人员12500人,净增2246人。

科技投入进一步加大。2007年全市科技投入6.72亿元,比上年增长37.4%,占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96%,其中R&D经费投入3.40亿元,增长83.7%,占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50%。全市财政对科技投入5148万元,比上年增长31.7%。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有普通中学54所,在校生6.12万人;职业高中8所,在校生1.50万人;普通小学164所,在校生7.81万人。全市普通高校上线人数为7156人,普通高校录取5949人。义务教育普及得到巩固。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初中入学率为99.55%,巩固率为99.97%,初升高比例达到99.38%。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全市共有幼儿园327个,在园幼儿数3.99万人,特殊教育在校学生281人。师资队伍不断加强,教师学历合格率进一步提高,全市共有中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9315人,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9.67%、98.41%、97.6和83.87%。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7年年末全市共有电影放映单位87个,其中电影院、剧院9个,电影放映1.14万场次,电影观众218.5万人次;年末公共馆藏图书37.36万册,全年借阅图书16.0万人次,20.0万册数;市博物馆年末文物藏品8696件,其中一级品5件,二级品114件。全年广播播出公共节目时间6205小时,电视播出公共节目时间4085小时。年末全市拥有有线电视用户21.00万户,广播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均达到100.0%。

医疗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市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9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5个,实有医疗床位2850张。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4412人,其中执业医生和执业助理医生1975人,注册护士1371人。年末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88人,其中每千人拥有执业医生和执业助理医生1.74人。全市婴儿死亡率4.7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6.19‰。全年有9100人次参加无偿献血。全市有卫生防疫技术人员116人,社区卫生服务站105个。农村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85.1%,卫生户厕普及率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