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邯郸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三、工业、建筑业和运输业 工业生产快速发展,整体效益进一步提高。2003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728056万元,比上年增长22.6%;完成工业增加值242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7.9%。入统工业企业完成产值95245万元,比上年增长30.1 %;入统工业完成增加值34457万元,比上年增长50.0%,入统工业产销率为93.4%。 入统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指标 单位 2003年 增长% 原煤 万吨 372057 35.6 服装 万件 99.94 -5.3 羽绒服 万件 87.84 -8.9 铸铁管 吨 5526 40.7 红 砖 万块 7719 95.1 钢 材 吨 55576.72 47.8 生 铁 吨 133816 52.2 入统工业企业经济效益 指标 单位 2003年 增长% 工业增加值 万元 34457 50 实现利税 万元 8564 34.5 实现利润 万元 5962 44.4 产销率 % 93.4 下降66个百分点 建筑业发展势头强劲。小城镇规划和城区功能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开发以及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和国家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了建筑业的快速发展,2003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9025万元,比上年增长12.5%。 交通设施继续改善。2003年,全县公路建设迅速发展,在新建公路的同时原有公路得到进一步养护,全县公路总长520公里,2003年交通运输业完成增加值89303万元,比上年增长1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8619万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0674万元,比上年增长58%,按投资管理渠道分,基本建设投资99826万元,比上年增长238%;更新技术改造投资9300万元,比上年增长2%;房地产开发投资7088万元,比上年增长76%。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2003年全县共实施坚固定资产投资百万元以上项目95项,总投资60亿元,实现完成投资16.9亿元,形成了一批新的生产能力。在95个重点项目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41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23个,亿元以上项目7个。其中省重点纵横钢铁有限公司中宽带轧钢项目,总投资30亿元,自2003年6月份烧结、炼铁、轧钢等三大主体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以来,已累计完成投资13.7亿元;省重点新奇农业化生物工程,总投资1.5亿元,已完成投资3445万元;省重点鑫磊公司油气混输泵项目,总投资9744万元,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7270万元,其中2003年完成投资635万元,钢构生产线已建成投产;市重点裕泰贸易有限公司机制焦项目,总投资1.5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7760万元;市重点世龙建材公司年产6000万块煤矸石多孔烧结砖,总投资4200万元,已累计完成投资1760万元,厂房主体、窑炉基地正在施工,钢架结构及部分设备已定购;此外,投资9700万元的南李庄铁矿、新开工的投资6.8亿元的明珠花园商住小区、投资6565万元的大地公司玉米秸秆饲料、投资5200万元的宇明电动自行车、投资6900万元的滏阳乳业产品加工等大项目正在顺利施工。 五、国内贸易 商品销售形势较好。随着经济形势的逐渐转好,2003年市场销售形势较好。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2331万元,比上年增长20 %。按销售地区分,县的零售额14778万元,县以下零售额3566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3%、16.1%。从经济类型看,2003年国有经济消费品零额8489万元,比上年增长31.2%;集体经济消费品零售额6942万元,比上年增长8.1%;股份制经济消费品零售额780万元,比上年增长9.7倍;其它经济消费品零售额34228万元,比上年增长2.4%。 农村集贸市场繁荣活跃。全县集贸市场18个,年贸易成交额63130万元。 六、对外经济 对外经济稳步增长。2003年全年签约利用外资项目5项,签约项目总金额达6亿元人民币。全县实际利用外资77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5.9%。全县外贸出口总额68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7%。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平衡。2003年全县全部财政收入完成23372万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218万元,比上年增长23.0%;财政支出22678万元,比上年增长15.3%。 金融秩序良好。2003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79488万元,比年初增加31907 万元,比年初增长9.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78619万元,比年初增加4541万元,比年初增长2%。各项贷款余额254190万元,比年初增加6457万元,比年初增长2.6%。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果。全县科技、教育经费投入7211万元,比上年增长11%,科技三项费用277万元,比上年增加2万元。全年共实施科技发展计划项目40 项,开发省级新产品、新技术2 项;推广农业指令性科技成果项目10项,农业科技推广率达到98%。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基础教育设施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师整体素质得到加强,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2003年向全国输送大专以上学生1124人,其中大学本科353人,重点本科100人。全县共有中小学 164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县直幼儿园1所。中小学专任教师3548名,职业技术学校专任教师110名。中小学在校学生68930人,其中中学在校学生31743人,小学在校学生37187人,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1290人。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县拥有专业演出团1 个,群众业余演出团10个,共演出千余场,观众60 万人次。有图书馆、文化馆、电影公司各1个,文化站13个。电视塔一座,发射功率较高,覆盖较广。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县医院和县中医院设备先进,城乡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拥有县、乡级卫生机构17个,病床916多张,卫生技术人员876人,村级卫生机构244个,村医生或卫生人员45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