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武安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03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2.1%,比上年上涨2.1%,其中食品类上涨3.9%,烟酒类与上年持平,衣着类上涨0.5%,医疗保健类上涨11.4%,交通通讯类下降0.3%,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2%,居住类下降1.5%。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102.6%,比上年上涨2.6%,其中食品类上涨7.5%,燃料类上涨6.4%。 六、外贸出口增长较快,引资规模继续扩大。 2003年,随着我市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力度不断加大,出口商品的结构不断优化,外贸出口增势较为迅猛。全年外贸收购总额1.3亿元,比上年增长36.1%。直接出口316万美元,增长56.4%。全年实际利用外资701万美元,增长45.7%。引进国内资金9.3亿元,增长266.8%,其中引进省外资金7.6亿元,增长253.9%。 七、财政收入形势喜人,金融存贷逐渐趋活 2003年,全市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达11.2亿元,比上年增长44.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8亿元,增长33.3%。财政支出5.3亿元,增长36.6%。 2003年末,金融部门各项存款余额109.4亿元,比年初增长13.1%。各项贷款金额81.5亿元,比年初增长30.2%,其中短期贷款余额61.9亿元,增长26.9%,中长期贷款余额5.5亿元,下降23.0%。全年现金收入158.2亿元,增长34.8%,现金支出177.9亿元,增长36.9%,收支相抵货币净投放19.7亿元。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2003年,人险、人寿保费收入12477万元,比上年增长63%,理赔和各项保费支出1475万元,减少30.6%。 八、城市建设步伐加快,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2003年,全市朝着中等城市目标迈进,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切实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综合功能继续提高,城市面貌发生明显变化。全年城建完成投资1.02亿元,重点启动实施了道路、绿化、广场、小区、旧改等5大项20个工程项目。年末,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6.5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4.2平方公里,城市道路长度达114.8公里,公共绿地面积96.3公顷。城区开通了10条公交线路,运营车辆107部,城区社会公用自来水生产能力6.5万吨/日,集中供热面积121万平方米,使用煤气和液化气的人口达到11.4万人。 环境保护工作得到重视和加强。全年工业废水处理率达到94%,工业废气处理率达到97%,工业固体废物处理率达到96%。 九、科教兴市成绩斐然,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科技工作发展步伐加快。2003年,高新技术园区技工贸总收入达8.4亿元。全市研究开发省级以上新产品3项,推广省市以上科技成果和示范项目3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 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2003年,全市普通中学59所,职业中学4所,小学425所,普通中学在校学生59202人,比上年增长4.7%,职业中学在校学生5762人,增长19.3%,小学在校学生81761人,减少11.8%。学龄儿童入学率99.2%,比上年增加0.5个百分点。2003年全市高考上线考生2024人,同比增长2.3%。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3年,全市发表(展览)文学和艺术作品30篇(件),其中获省级以上奖励的作品7篇(件)。年末全市有专业剧团1个,民间职业剧团1个,群众业余演出团队80个,农村俱乐部22个。市图书馆藏书12.5万册。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稳定在100%。 卫生工作不断推进。2003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27个,农村医疗点487个,病床总数1520张,各类医务人员124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936人。2003年非典过后,全市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完善疫情监测报告网络,规范医疗救治体系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 体育战线凯歌高奏。全年,我市运动员在上级举办的运动会上获得奖牌18枚,其中金牌3枚、银牌7枚、铜牌8枚。 旅游业又有新进展。2003年,旅游业编制完成了全市总体发展规划和京娘湖、朝阳沟等8个重点景区概念性规划。全市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17个,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82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1650人次,综合收入7.1亿元,旅游创汇0.8亿元,其中旅游商品创汇0.21亿元。年末共有饭店3家,旅行社3家。 社会福利事业得到加强。年末,有市办光荣院1个,收养老人68人,城镇社区服务设施10个。建立农村社会保障服务网络的乡镇1个。22个乡镇全部建有敬老院,收养老人400人。全市有福利企业50家,安排640名残疾人员就业,特教学校1所,年末就读学生140人。 十、计生工作进一步加强,人口目标基本实现 2003年,全市人口出生率12.7‰,人口自然增长率6.8‰,计划生育率96.8%。2003年末,全市总户数216062户,比上年增加6361户,总人口716177人,比上年增加4062人。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632763人,非农业人口83414人。男性363748人,女性352429人。 十一、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13.87元,比上年增长8.2%。消费结构进一步改善,年人均消费性支出4758.23元,其中食品支出1365.27元。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34台,冰箱84台,洗衣机100台,摩托车78辆,空调器66台,家用电脑4台。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6.7平方米。 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620元,比上年增长5.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46元,增长16.9%。年末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彩电99台,冰箱31台,洗衣机76台,摩托车61辆。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1.2平方米。 职工工资水平高于上年。年末,市直单位在岗职工人数30247人,比上年减少731人。全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32991万元,比上年增长10.7%,在岗职工人均工资10879元,增长16.3%。 居民储蓄存款增加。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8.7亿元,比年初增长17%。 注:1、公报中产值、增加值绝对数为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人口资料取自公安局户籍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