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复兴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17 邯郸市复兴区统计局

复兴区统计局

2006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创新创业、以“更快、更高、更强”的意识和追求,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使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均超额完成了年计划任务,实现了良好的“十一五”开局,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    综 合

经济总量 2006年,辖区生产总值完成1183893万元,比上年增加15.3亿,比上年增长14.5%,超年计划任务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20万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003084万元,增长14.6%;第三产业增加值179089万元,增长13.6%。区属生产总值完成130211万元,比上年增加2.0个亿,增长1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20万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78244万元,增长18.1%;第三产业增加值50247万元,增长17.3%。第二产业仍是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2.1%。区属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4:60.3:38.3变化为2006年的1.3:60.1:38.6。

财政 2006年区域全部财政收入完成17.9亿元,占全年计划的104.6%,比上年同期增长10.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542万元,完成全年预算的105.5%,同比增长19.8%。可支配财力达13280万元,比上年净增2861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 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5838万元,增长33.2%,完成年计划任务的109.9%,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3786万元,增长37.5%,占年计划的107.3%;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2052万元,增长19.7%。在全市“四大”项目中,我区参与协作项目6个,独立承担5个。工业项目取得突破,12个区级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兴隆10万吨彩涂板项目恢复生产,投资2.5亿元的瑞祥30万吨钢筋网架及复合墙板等14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积极培育现代物流项目,总投资2.1亿元的省重点项目熙平起重仓储配送中心开工建设,启信钢材电子交易大厦建成使用。同时,市场、超市、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日趋繁荣,邯郸电子市场改造项目、北环水产批发市场项目开工建设,新保定食府、赵王宾馆二期等一批三产项目先后竣工开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强劲增长将为今后经济发展奠定坚强的基石‘

劳动与就业 2006年, 全面落实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建立了区再就业联席会议制度,组建了办事处和社区再就业工作机构。全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3432人,当年完成新增就业岗位4650个,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29人,同比增加901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1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0.07%,远远低于市控指标4.5%。

二、主要行业

农业 今年以来,农业生产形势发展稳定。2006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3583万元,同比增长0.8%。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50公顷,总产量2971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4%;棉花播种面积27公顷,总产量14吨;蔬菜产量23568吨,肉类产量477吨,禽蛋产量410吨,奶类产量360吨等。

工业 面对钢铁企业价格波动对全区经济运行带来的严峻形势,实行一企一策,个案管理,帮助企业积极抵御市场风险、挖潜增效、解决融资、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工业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主要指标均超额完成年计划任务。2006年,入统工业企业达26家,完成工业增加值48436万元,同比增长36.0%,超年计划任务近50多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对全市工业的累计贡献率10.6%,贡献率位居全市第十、三区第一;创造工业利税11560万元,增长50.8%。其中:实现利润总额6099万元,增长42.0%。

建筑业   区属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018万元,比上年增长16.5%。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8家,实现利润263万元,上缴税金363万元。

房地产业 2006年,区属房地产企业9家,实现增加值7335万元,比上年增长16.6%。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5179万元,增长 0.4%;商品房销售面积83510平方米,增长1.6倍。其中住宅81622平方米,增长1.5倍;商品房销售额13469万元,增长2.4倍。

国内贸易 随着新保定食府、樱花商务会馆等一批新的商业、餐饮网点入住我区,全区贸易业发展日趋活跃。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62246万元,同比增长16.1%,增速位居三区第一。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1583万元,增长12.3 %;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发展较快,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完成10663万元,增长38.5%。

三、对外经济

对外经济工作取得突破。2006年, 实际利用外资完成806万美元,同比增长31.0% ,完成年计划任务的100.7%;出口创汇累计完成417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8%,完成年计划任务的119.2%。

四、城市建设与管理

城区环境进一步改善。2006年全年修建、改造道路8条、9公里。全市重点项目“两路四延”工程中拆迁任务最为艰巨的人民路西延工程,经过不懈努力已全线开工建设。对原有的人民路西段、铁西大街、岭南路进行高标准综合改造。长期困扰我区居民的集中供暖问题得以破解,可满足辖区300万平方米以上供热需求的铁西热力站开工建设。加大绿化美化投入,赵王城遗址公园启动建设,王郎古城游园建成使用。我区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市"义务植树先进单位",绿化覆盖率大幅提升。三合村改造基本完成,庞村、前后百家村、前后郝村等居民小区开工建设。加强对辖区企业污染情况的监测、监管,大气质量明显改善。环卫工作在市内三区卫生检查中连续四年夺冠。

五、社会事业

教育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我区现有小学21所,在校学生12904人,比上年同期增加2910人;专任教师662人,同比增加43人。普通中学4所,在校学生1688人,专任教师109人。2006年以来,教育投入继续增加,对学校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对2139名学生给予“两免一补”,为全区1.2万名中小学生办理了“校方责任险”;首次为全区公教人员进行了健康体检。该年度并被教育部确定为全省唯一的“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区”。

科技 我区连续五年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全年开发和引进新技术、新产品16项,发展高新技术企业3家。2006年我区高新技术企业18家,实现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15397万元。

文化 群众文化生活蓬勃发展。该年度区文化中心项目竣工。年末全区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书25000册,比上年增加 2000多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