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铜山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单 位 2006年 比上年+-% 发电量 万千瓦小时 311965 2128 火电 万千瓦小时 311965 2128 软饮料 万吨 52.52 0.00 纱 万吨 4.0 10.41 布 万米 1296 3.76 棉布 万米 1296 3.76 丝 吨 190 11.50 人造板 万立方米 43.76 39.88 胶合板 万立方米 43.76 39.88 机制纸及纸板 吨 238485 19 化学农药原药(折有效成分100%) 吨 28153.77 23.23 杀虫剂原药 吨 28153.77 23.23 水泥 万吨 293.13 33.35 日用玻璃制品 吨 生铁 万吨 123.50 62.06 铁合金 吨 2494 107.49 铜材(铜加工材) 吨 595 -10.26 铝材 吨 12095 -1.70 手工工具 万把 175.34 2.89 农业运输机械 辆 13869 -30.66 电力电缆 千米 6922 27.83 建筑业稳步发展。初步统计,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0.97亿元,比上年增长19.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明显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05.1亿元,比上年增长45.4%。其中:工业投资75亿元,增长36.2%;规模以上投资和城镇投资分别完成80.73亿元和71.28亿元,分别增长52.63%和53.8%;房地产完成投资额9.08亿元,增长-12.24%;全县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居民住宅建设均有新的进展,投资结构明显改善。 五、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初步统计,全年完成增加值14.13亿元,比上年增长16.8%。2006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331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50公里。 邮电通信业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3810万元,邮政业务收入3280万元。年末农村交换机容量达29.4万门。农村电话机总数21.39万部。小灵通用户1.80万户。农话业务总量9610万元。 六、国内贸易、对外经济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44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0.36亿元,增长16.0%;餐饮业零售额6.92亿元,增长15.9%。市场建设继续加强,农村集市贸易持续繁荣活跃,全年市场成交额46.2亿元。 对外贸易持续较快增长。我县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加速发展外向型经济,对外经济取得新成绩。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6733万美元,其中:出口5084万美元。利用外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协议注册外资7772万美元;实际到帐外资3006万美元。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持续活跃。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同额4501万美元;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劳务营业额490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78%。 旅游业继续发展。旅游人数不断增多,全年接待游客95.8万人,旅游总收入4.72亿元。 七、财政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财政收入完成15.68亿元,比上年增长34.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72亿元,增长29.8%;上划中央收入5.96亿元,增长43.1%。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7.38亿元,增长37.6%。地方财政预算支出13.86亿元,增长32.9%,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1.19亿元,增长37.6%。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我县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加强科技投入开发和成果转化,把引进高新技术项目作为工作的重点,不断促进科教与经济的结合,有力的促进了全县经济的发展。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县完成科技成果转化2项(完成审批),通过市以上科技成果鉴定3项。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我县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中小学布局趋于合理,义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全县拥有普通中学43所,其中:初级中学34所,高级中学9所;本年招生30892人,其中:初中招生20991人,高中招生9901人;在校学生102877人,其中:初中75415人,高中27462人。职业中学6所,本年招生职业高中6049人,在校学生15636人。小学校118所,本年招收学生8518人,在校学生68882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幼儿园入园儿童19372人,在园幼儿数27552人。成人教育、特殊教育取得新成绩。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文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文化活动健康活跃。年末全县拥有文化馆(站)21个,公共图书馆(室)藏书25.24万册。拥有电影放映单位20个,放映场次2600场,观众人数130万人次。拥有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台1座,广播电台1座,电视、广播覆盖率分别达99.98%和100%。有线电视蓬勃发展,有线电视台节目套数达37套;有线电视用户13.23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41.21%;有线电视联网行政村325个,联网率达95.02%。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县卫生系统卫生机构70个,卫生机构拥有病床1266张,卫生技术人员2133人,其中:职业医师666人,职业助理医师379人,注册护士881人,药剂人员114人,检验人员61人。农村卫生事业继续发展,三级防保和医疗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92.12%,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326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我县运动员在各级体育比赛中再创佳绩。在省级体育比赛中,获金牌31枚,银牌18.5枚,铜牌26枚;在市级体育比赛中:获金牌32枚,银牌28枚,铜牌33枚。向省市输送体育人才37人。 九、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年末全县城镇集体以上单位从业人员53455人,其中:在岗职工51684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79946万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5604元,比去年增长18.0%。农民人均纯收入5591元,比去年增长13.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34元,比上年增长17.8%。 城乡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据农民住户抽样调查,我县农民年内户均新建住房面积4.2平方米,年末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33.9平方米。 居民消费结构不断改善,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持续增加。据农民住户抽样调查,百户农民耐用物品拥有量如下:大型家具338件、洗衣机81台、电风扇261台、电冰箱41台、空调机15台、热水器42台、自行车192辆、摩托车42台、电话机92部、移动电话105部、彩色电视机103台、黑白电视机21台、影碟机53台、组合音响32台、收录机13台、照相机10架。 十、人口 2006年末,全县总人口1207167人,比上年增加11154人,增长0.93%,其中:男616193人,女590974人,人口性别比(女为100)为104.27:100。全县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5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