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铜山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化学农药原药(折有效成分100%) 吨 83.58 -16.90 杀虫剂原药 吨 83.58 -16.90 水泥 万吨 186.98 -17.75 日用玻璃制品 吨 5866 -78.14 生铁 万吨 54.65 23.83 铁合金 吨 1102 -20.78 铜材(铜加工材) 吨 663 6.08 铝材 吨 4619 20.92 手工工具 万把 170.42 2.05 农业运输机械 辆 20000 39.78 电力电缆 千米 2685 208.98 建筑业稳步发展。初步统计,全年建筑业增加值9.14亿元,比上年增长25.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明显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73.78亿元,比上年增长41.6%。其中:工业投资55.06亿元,增长64.4%;规模以上投资和城镇投资分别完成66.89亿元和46.35亿元,分别增长53.2%和66.1%;房地产完成投资额10.34亿元,增长53.49%;全县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居民住宅建设均有新的进展,投资结构明显改善。 五、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初步统计,全年完成增加值11.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4%。2005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298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46公里。全县公路货运量1599万吨;货物周转量39980万吨公里。港口吞吐量476万吨。全县公路客运量1825万人,客运周转量45625万人公里。水上运输货运量40万吨,货物周转量16000万吨公里。 邮电通信业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3703万元,邮政业务收入3197万元。年末农村交换机容量达30.8万门。农村电话机总数23.35万部。小灵通用户4.17万户。农话业务总量11838万元。 六、国内贸易、对外经济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26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6.16亿元,增长14.8%;餐饮业零售额5.97亿元,增长13.8%。市场建设继续加强,农村集市贸易持续繁荣活跃,全年市场成交额45.59亿元。 对外贸易持续较快增长。我县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加速发展外向型经济,对外经济取得新成绩。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6240万美元,其中:出口4852万美元。利用外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协议注册外资6758万美元;实际到帐外资3709万美元。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持续活跃。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同额3011万美元;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劳务营业额412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1.83%。 旅游业继续发展。旅游人数不断增多,全年接待游客83.3万人,旅游总收入4.11亿元。 七、财政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财政收入完成11.65亿元,比上年增长31.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49亿元,增长47.0%;上划中央收入4.16亿元,增长11.8%。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5.36亿元,增长17.1%。地方财政预算支出7.79亿元,增长30.2%,其中:一般预算支出6.71亿元,增长27.5%。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我县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加强科技投入开发和成果转化,把引进高新技术项目作为工作的重点,不断促进科教与经济的结合,有力的促进了全县经济的发展。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县完成科技成果转化22项,通过市以上科技成果鉴定6项。全年签订技术合同160项,交易金额4500万元。新上省级火炬计划项目3项,总投资7533万元;新上国家和省级星火计划项目5项,其中:国家级3项,总投资10570万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家(市级),年末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9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我县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中小学布局趋于合理,义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全县拥有普通中学41所,其中:初级中学31所,高级中学10所;本年招生33504人,其中:初中招生26174人,高中招生7330人;在校学生102637人,其中:初中82512人,高中20125人。职业中学4所,本年招生职业高中5349人,在校学生11029人。小学校117所,本年招收学生8084人,在校学生8085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幼儿园入园儿童14002人,在园幼儿数19633人。成人教育、特殊教育取得新成绩。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文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文化活动健康活跃。年末全县拥有文化馆(站)21个,公共图书馆(室)藏书24.12万册。拥有电影放映单位20个,放映场次100场,观众人数10万人次。拥有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台1座,广播电台1座,电视、广播覆盖率分别达99.98%和100%。有线电视蓬勃发展,有线电视台节目套数达36套;有线电视用户9.84万户,有线电视入网率30.77%;有线电视联网行政村280个,联网率达82%。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县卫生系统卫生机构28个,卫生机构拥有病床1248张,卫生技术人员2446人,其中:职业医师690人,职业助理医师238人,注册护士579人,药剂人员177人,检验人员131人。农村卫生事业继续发展,三级防保和医疗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81.17%,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248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我县运动员在各级体育比赛中再创佳绩。在省级体育比赛中,获第一名12项,第二名7项,第三名10项;在市级体育比赛中:获第一名25项,第二名20项,第三名22项。向省市输送体育人才35人。 九、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年末全县城镇集体以上单位从业人员51072人,其中:在岗职工48203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65406万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3235元,比去年增长21.0%。农民人均纯收入4920元,比去年增长11.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96元,比上年增长11.5%。 城乡居住条件不断改善。据农民住户抽样调查,我县农民年内户均新建住房面积1.9平方米,年末人均住房面积30.3平方米,其中: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27.7平方米。 居民消费结构不断改善,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持续增加。据农民住户抽样调查,百户农民耐用物品拥有量如下:大型家具241件、洗衣机44台、电风扇216台、电冰箱10台、空调机4台、热水器20台、自行车183辆、摩托车18台、电话机72部、移动电话19部、彩色电视机65台、黑白电视机43台、影碟机19台、组合音响5台、收录机18台、照相机3架。 十、人口 2005年末,全县总人口1196013人,比上年增加11643人,增长0.98%,其中:男609264人,女586749人,人口性别比(女为100)为103.84:100。全县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08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