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贾汪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全区基本建设、更新技术改造2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88个,项目建成投产率55.7%;全年新增固定资产6.31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68.1%。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2002年,交通运输业完成增加值3.39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9.9%。年内开通客运线路16条,其中:省际线路1条。全区公路运输完成货运总量357.0万吨,增长5.6%;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203.3万吨,下降4.5%。辖区内等级公路总里程771.2公里(不含310、206国道);水深3.5米以上内河船运总里程36.0公里。17.2公里310国道拓宽改造工程和5.5公里京福高速公路连接线工程施工顺利;在全区范围内已建成区、镇、村三级公路网络体系。 邮电通信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共实现邮电业务总量4309万元,比上年增长16.1%;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9.37万门;城乡住宅电话话用户6.09万户;新增近1万户;电话(主线)普及率达12.37部/百人,较去年提高2.07部。城区开通无线市话小灵通业务。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贸易 城乡消费品市场整体运行平稳。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8743万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国有集体经济28442万元,私营个体经济60301万元,分别增长5.6%和8.6%。年内耿集大蒜批发市场、兴泉农贸市场及同乐巷商业街相继建成,已初步构筑大贸易、大流通、大发展的商贸流通格局。 开放型经济增势较为强劲。全年合同(协议)利用外资1795.9万美元,增长239.5%;实际利用外资811.3万美元,增长587.5%;完成自营出口总额488.1万美元,增长166.7%。全年新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及劳务合同额399.2万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及劳务营业额272.5万美元,分别增长25.5%和25.0%。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继续加强财源建设,加大财税征管力度。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5522万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312万元,增长4.8%;财政支出17871万元,增长22.3%。其中:文教科卫事费支出5358万元,占财政支出比重为30.0%。财政收入占GDP比重4.53%,比上年提高0.51个百分点。政府采购工作不断纵延横展。全年采购额首次实破千万元大关,较市场价格节约14.3%。 金融形势基本稳定。2002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26.09亿元,比年初增长4.0%。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20.68亿元,比年初下降1.2%;各项贷款余额14.85亿元,比年初增长6.2%。全区金融机构年现金收入合计68.13亿元,现金支出合计73.26亿元,较2001年分别增长57.4%和68.7%。现金净投放继续加大,贷款结构和信贷资金投向不断优化,金融资金的配置逐步向基础农业和私营个体经济经济领域偏移。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年末,保险机构承保金额达18.24亿元,实现保费收入4497.1万元,比上年增长45.6%。其中财产险669.1万元;人身险3823.0万元。全年共接受赔偿案件1850件,已决赔款支出888.3万元,增长60.0%。 八、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年内完成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及主干下水道疏通工程;温州商城、供电调度楼、法院大楼、同乐巷5座商住楼、贾汪中学学生公寓、洪东大桥及洪东路建设等主体工程顺利完工;群力住宅小区和占地2.56万平方米综合型客运中心建设顺利施工。年末,城区生活垃圾清运总量5.94万吨;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22平方米;路灯亮化率达90%以上。 全区拥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84辆,增加10辆。全年客运量590万人次,下降5.9%。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达0.70吨/日。城市整体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环境保护综合治理力度加大。年末,已建立191家企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档案。继续巩固提高城区12.8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和噪声达标区的建设,大力推进清洁能源区和宁静小区的建设;重点推广水泥大静电除尘设施和造纸企业污水处理设施配套工程——氧化塔建设,进一步淘汰落后的燃煤设施,不断改进和改善全区环境质量。 九、科学、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 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全区城镇以上企事业单位年末共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913人。其中:中级职称以上人员1784人。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年内批准立项省级星火计划、火炬计划项目各1项;专利申请授权23项;拥有民营企业60余家。我区耘康牌黑小麦,淮海牌大蒜,常健牌蕃茄、黄瓜、辣椒,江庄牌花生、山芋及老农民牌桃、石榴等九项无公害农产品年内已通过省级认定;年末区政府网站被访问量累计达30余万人。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全区高级中学拥有在校生7160人;初级中学在校生29134人;小学在校生51789人。全区高考录取本、专科生(不含艺术类)分别为550人和1577人;中专录取中师、中专467人。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区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工作已全面启动。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文化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年末,全区拥有文化馆(站)8个;城乡有线电视用1.25万户;广播节目、电视节目混合覆盖率为95%;电影观众达11万人次。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举办元旦健身长跑;举办“国土资源杯”篮球赛;贾汪区第六届足球赛;“艺华杯”个人象棋比赛等。2002年,分别荣获全市小学生女子足球赛、男子篮球赛县(区)组第一名和第三名和徐州市小学生乒乓球赛团体第三名。 十、人口和人民生活 全年人口出生率为6.36%,比上年降低0.31个千分点;死亡率2.92%,比上年增加1.5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44%,比上年增加1.2个千分点。年末,全区户籍人口49.21万人,比年初降低0.74%。其中:非农业人口17.95万人,降低0.51%。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今年全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2871万元,增长8.3%;在岗职工平均工资9224.8元,增长1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45.0元,增长6.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0.8元,增长5.4%。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不断改善,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新安排就业人员1621人,安排企业下岗职工1679人,登记失业率3.10%。社区服务功能不进一步完善。2002年,全社会已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在职职工8155人;农村参加养老保险1.52万人;城乡居民1262人已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全区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303张、收养120人。年内继续加大草危房改建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工作,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发展。社会救灾救济、扶贫解困、双拥共建等社会事业稳步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