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曲阜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保险业发展迅猛。全市保险业年保费收入13110万元,同比增长43.7%。寿险保费收入9972万元,增长55.5%,给付185万元;财险保费收入3138万元,增长15.8%,赔付2010万元。 八、旅游、外经、城建、环保 旅游业增长显著。大力实施“旅游兴市”战略,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旅游项目开发、秩序整顿、宣传促销力度加大。完成了5.3公里的明故城墙恢复、孔庙游客中心等重点工程,加入了济聊泰曲“四城”旅游联合体,成功举办了2004年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和世界旅游日中国主会场活动,首次由政府主导对孔子进行了公祭。顺利通过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检查验收,荣获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市称号。全年接待中外游客400万人次,其中内宾384.4万人次,外宾15.6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33.2%、30.7%和156.2%。实现旅游社会收入11.4亿元,其中旅游门票收入983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2.5%和44.7%。 外向型经济不断发展。全年新批准外商投资项目12个,全市合同利用外资921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76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0.0%、127.6%和109.2%;进出口总额3994万美元,其中出口3437万美元,同比均增长67.4%。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以建设现代化城市为目标,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较大规模的改造建设,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城市环境更加整洁、优美。供水供气能力进一步提高,城市年供水总量1463万立方米,供水综合生产能力7.5万吨/日;年管道煤气供气总量64.6万立方米,用气户数1.46万户;供热能力达80吨/小时,供热总量6.6万吉焦,供热面积109万平方米。建成区面积达15平方公里,路灯16509盏,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617公顷,绿化覆盖率34.0%。城区主要街道实现全日保洁。 环境保护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并重,以治理水污染和大气污染为重点,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总量排放,全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烟尘控制区覆盖面积14平方公里,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9.4%,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00%,环境噪声达标面积12平方公里。 九、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工作迈出新步伐。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继续保持了“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称号。年内全市各类科技人员8682※人,其中中级技术职称以上人员4096※人。全年共引进转让科技项目23项,取得科技成果25项,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逐步提高。 教育事业成绩显著。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幼儿教育、特殊教育得到加强。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学校301所,专任教师7635人,在校生11.28万人,年内毕业生3.58万人。其中,高等学校2所,在校生25802人,年内毕业生6802人;中等专业学校2所,在校生4292人,年内毕业生1687人;普通高中5所,在校生13524人,年内毕业生3902人;初级中学32所,在校生19357人,年内毕业生12720人;小学110所,在校生33210人,年内毕业生5146人;幼儿园148所,在园幼儿9800人。年内有3317人升入大中专学校,其中升入本科学校1036人。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群众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多彩,继续保持了“全国文化先进市”称号。年末全市拥有文化事业机构7个,电影院和影剧院2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2个,艺术表演场所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07千册。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继续保持了“全省广播电视工作先进市”称号。全市有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广播电台各1座,有线电视用户4万户。 卫生事业有新发展。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条件、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继续保持了“全国初级卫生保健先进市”称号。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76※个,其中医院14※个,防疫站、消杀站、皮防站各1※个。卫生室206※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764※人,其中医师565※人;卫生机构床位数1115※张。 体育事业取得新的成绩。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取得新进展,继续保持了“山东省体育十佳先进县(市)”称号。全年承办运动会8次,群众性体育活动深入开展。年末全市有传统体育项目活动学校12所,专职教练员24人,等级运动员148人。在重大比赛中,获全国冠军1人,亚军1人,第3名2人;获省级冠军3人,亚军4人,第3名6人。中小学生体育达标率96.2%。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有所下降。年末全市总人口637358人,比上年减少3158人。在总人口中,男性322279人,女性315079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0.6%和49.4%;农业人口361877人,非农业人口275481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6.8%和43.2%。全市计划生育率99.8%,人口出生率11.68‰,人口死亡率6.42‰,人口自然增长率5.26‰,新出生男女婴儿性别比:107.1:100。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劳动就业基本稳定,职工工资水平比上年有较大增长。年末全市在岗职工人数46051人;全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57005万元,比上年增长12.6%;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2290元,同比增加1679元,增长15.8%。据抽样调查,农民人均纯收入3904元,同比增加488元,增长14.3%。城乡居民人均储蓄5778元,比上年增加459元。 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有所提高。据抽样调查,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85元,比上年增加313元,增长12.7%;城市居民消费水平增长较快。城乡居民的膳食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继续增加。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5.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1.5平方米。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企业参加养老保险职工42114人,离退休人员4092人,全年支付养老保险金3244万元,社会发放率达到100%。全市参加企业失业保险的职工30627人,领取失业保险金的747人;参加机关事业保险的职工17026※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8000※人。年末登记失业229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通过各种途径安置就业17442※人。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全市城市低保对象774※户、2316※人,发放低保金124※万元;救助农村特困户734※户、2256※人,发放救助金48※万元;救助突发性灾难家庭874※户,发放救助金38※万元;供养农村五保951※人,年投入供养资金293※万元。年末各类可提供食宿的收养型社会福利单位10※个,床位833※张,收养各类人员736※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65个,其中综合型社区服务中心1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800万元,接受社会捐赠52.6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