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新北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10 常州市新北区统计局

七、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取得新成就。基础设施逐步配套,城市化功能日臻完善。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入5.51亿元,比上年增长66.47%,新建道路总长14.37公里,建成总长27.3公里的通江大道、河海东路、黄山路北段等道路的路灯工程,新建一批污水、排涝泵站,铺设各类管线总长95.5公里。全区绿化工程大面积启动,当年新增园林绿地面积20公顷,形成道路两侧、中心广场、居民住宅区三管齐下的绿化格局,整体绿化水平得以显著提高。黄山路北段、新区大道南段、黄河西路桥等14项市政道桥工程建成投运。各园区的土地平整及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迅速,江盛石化储运、新桥变电所扩建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竣工投入使用;江边污水处理厂二期、江边工业水厂等一批重点项目已开工建设。为满足城市建设和项目引进的需要,共拆迁民房2358户,拆迁面积达66.46万平方米,拆迁企业39家,总建筑面积达3.59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持续升温,售价节节攀高。当年新开工住宅面积59.83万平方米,其中:拆迁安置房面积23.8万平方米。竣工住宅面积76.3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倍。房地产销售收入达14.20亿元。天安花园、蓝色港湾、藻江花园等一批高档住宅区和经济适用房成功实现滚动开发,江南春晓、凤凰大厦等一批新型居民住宅区和高档写字楼加快建设。全区环保意识逐步增强,环保工作取得新进展。通过“创文明”、“创模”与“创卫”三个创建相结合,全面提高社会环保意识。通过日常监督检查确保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环境绩效持续改进。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5%,竣工“三废”治理项目24个,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率和“三同时”执行率均达到100%,环境监理监测、建设项目环保审批、排污管理、环保宣传等各项环保工作全面展开。

八、科技进步与教育事业

技术创新扎实推进。全年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3家,高新技术产品32个,软件企业6家,软件产品22个。新组织引进科技类孵化企业50家。常州方圆制药有限公司的国家一类新药--硫酸依替米星(产业化)等3个项目列入国债计划项目;常州远东科技有限公司的网络安全入侵检测系统黑客煞星4.0等3个项目列入国家技术创新项目;常州市莱赛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的LS602/603激光自动安平标线仪等5个项目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常州市四维理工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的TOP-2000家庭智能化系统等13个项目列入省级火炬计划项目;常州信力燃气设备有限公司的箱式燃气调压站等5个项目列入中小企业创新项目。生产力促进中心启动运作,软件园获准组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成功举办“中国常州’2002信息产业高层论坛”,群众性科普宣传得到加强。积极实施教育创优工程。新区实验中学和三井中心小学分别通过了省示范初中和省实验小学验收,新区中心幼儿园通过了省示范幼儿园验收,完成了龙虎塘中心小学的危房改造。年末各类全日制学校72所,在校学生5.67万人,教职员工3215人,全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5.1%,高中毕业生升学率89.4%。

九、社会保障与人民生活

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年末全区参加养老保险单位761个,参保职工18412人,比上年增加7842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缴率达到97%,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稳定在100%。全年安置各类劳动力6668人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年末全区各类福利院拥有床位413张,收养259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23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256人。卫生事业不断发展,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48个,其中卫生院12个,卫生技术人员642人,其中医生327人。组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成立了妇幼保健站,积极开展创卫工作。人口继续低速增长,计划生育稳步推进。全年共出生人口2184人,人口出生率为5.8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6‰。计划生育率达98.28%,期内综合避孕率90%。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38.31万人,比上年增长0.8%,暂住人口5.00万人,比上年增长55.18%。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4980元,比上年增长6%,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3776元,比上年增长10%。城乡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魏村镇新华村荣获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