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上虞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9 绍兴市上虞市统计局

专业市场成交额稳中有升。2007年全市共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60个,实现商品市场总成交额68.21亿元,比上年增长5.6%。成交额超亿元市场7个,实现成交额48.38亿元,占总成交额的70.9%,其中超10亿元的专业市场2个。

六、对外经济

招商引资再创佳绩。全年新签利用外资协议108只,协议利用外资3.3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6%,实际利用外资1.55亿美元,增长53.6%。总投资超过1000万美元的项目达到17只。

外贸出口继续高速增长。2007年全市实现自营进出口总值17.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0.4%。其中自营出口14.84亿美元,增长38.4%,其中加工贸易3.18亿美元,增长26.4%,一般贸易11.66亿美元,增长42.1%;自营进口2.63亿美元,增长52.6%。商品出口到达的国家和地区已有161个,出口额比重列前五位的国家依次为:美国、日本、韩国、伊朗、意大利。出口产品结构继续优化。机电类商品56205万美元,增长55.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6052万美元,增长57.8%。全市出口超千万美元以上企业32家,比上年增加7家。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再创新局面。全年新批境外投资企业10家,实现境外投资额2518万美元。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及劳务合作营业额8128万美元,增长19.2%。

七、交通、旅游

交通设施不断完善。全长36.97公里、总投资16.4亿元的杭甬运河上虞段基本贯通,边墩互通基本建成,新建乡村联网道路65公里,迎宾大道建设工程于“十一”前基本实现竣工通车,四环线建设和百悬线百官至梁湖段、西上线上浦至汤浦段改造工程顺利推进。

交通运输持续发展。现市内共有11条公交化管理班线,行政村公交班车通达率达95%。全年完成全社会货物运输量1832.68万吨,同比下降14.8%,货物周转量181787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7.5%。完成客运量2294万人,旅客周转量79939万人公里,分别增长5.8%和9.1%。

旅游事业快速发展。紧紧围绕“人文、生态”特色,突出“休闲、度假”功能,努力打造“中国英台之乡、孝女曹娥故里”旅游品牌。2007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12.4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0%;接待入境旅游者2.45万人次,增长36%;实现旅游总收入16亿元,增长34.9%。年末共有星级饭店10家。

八、金融

金融运行状况良好。金融部门继续强化风险防范,不断调整信贷结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52亿元,比年初增加46.18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0.7亿元,增加3.7亿元;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105.02亿元,增加21.3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81.17亿元,增加44.75亿元。在新增贷款中,短期贷款增加25.1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8.70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再创佳绩。全年专利申请量为1623件,授权专利量为501件,其中发明专利41件。已立项省级以上科技项目61项,其中国家级37项。科技投入不断加大,地方财政科技投入5733万元,比上年增长28.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9.63亿元,增长7.4%。高新技术产业有新提高,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6家,绍兴市级13家,绍兴市科技型企业163家。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目前,已有5家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1家绍兴市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被批准建设。2007年孵化器新增在孵企业3家,新毕生企业4家,在孵企业总数达27家。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市共有普通中学36所,在校学生46590人;中等职业学校3所,在校学生8463人;小学80所,在校学生52635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71人。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和升学率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例为97%。全市高考上线率95.6%,向各类高校输送新生5155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全市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高、中等职校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7.02%、99.96%、99.47%、98.81%和95.06%,均比2006年有所提高。小学教师大专以上学历、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分别占76.14%和71.62%,比上年提高5.8和6.1个百分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多次举办大型的广场文化主题展演活动,多次下乡组织辅导开展文化活动。“上虞吹打”、“越窑青瓷”、“哑目莲”等三个项目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梁祝传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保护目录。在省、市民族器乐大赛中获省银奖2个、铜奖2个,绍兴市金奖1、银奖2个。年末全市拥有县级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各1个,乡镇(街道)文化站21个。市越剧团全年共演出128场;全市有线电视和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有医院、卫生院57个;医院、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2092人,其中医生(师)1071人,护士(师)668人;有医疗床位1690张。农村有医疗点的村实现全覆盖,乡村医生和卫生员413人。积极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全市有58.57万人参加合作医疗,参保率为93.5%;2007年完成农民健康体检25.03万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深入开展,成功举办第三届职工运行会和第十届老年人运动会,滨江体育公园、市民中心体育场建成投用。竞技体育再创佳绩,我市体育健儿在省级以上比赛上得金牌8枚,银牌13枚,铜牌15枚。我市输送的运动员在全国比赛中获金牌1枚,银牌2枚,铜牌2枚,在第六届世界跆拳道锦标赛上,获得52公斤级银牌;在亚洲赛艇锦标赛单人双浆2000米比赛获银牌一枚。2007年我市为国家队输送了1名优秀运动员,为省体工队、省体校输送了2名优秀运动员,为绍兴市输送了5名。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环境质量继续改善。全面实施“生态靓市”战略,编制完成全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并通过专家评审。主要流域曹娥江水质介于三类与四类水之间,小舜江水库水质达标率100%,城区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4.5分贝,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94.2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8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0天。2007年新创建丰惠镇、小越镇为国家环境优美乡镇,汤浦镇和陈溪乡为省级生态乡镇,崧厦镇等7个乡镇为绍兴市级生态乡镇、新叶家埭村等24个村为绍兴市级生态村。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据公安人口年报统计,2007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7.51‰,死亡率为6.94‰,自然增长率为0.57‰。年末全市总户籍人口为772831人,比上年末增加24人。全市总户籍人口中,男性人口385020人,女性人口387811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9.8%和50.2%;农业人口541152人,非农业人口231679人,分别占总人口的70.0%和30.0%。年末全市登记暂住人口(暂住一个月以上)10.46万人,增长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