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越城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9 绍兴市越城区统计局

小    学 27 32595 0.14

幼 儿 园 82 13450 5.53

成人教育 3 4572 -26.82

特殊教育 1 102 -29。17

稳步推进学前教育。按照“提升做强公办、规范扶持民办、优化农村布局、深化幼托一体”的工作思路,完善激励机制,加强督查、评估,全区82所幼儿园中省一级以上7所,省二级17所,省三级31所。

教育内涵注入新内容。深化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科技创新教育。深化艺体特色教育。推进体育工作,在绍兴市、浙江省少儿国际象棋比赛中荣获女子组团体第一名、男子组团体第一。并在全国“李成智”杯国际象棋比赛、全国国际象棋公开赛中荣获冠军。区文教局被绍兴市人民政府授予“绍兴市竞技体育贡献奖”。推进艺术教育,成立区少儿艺术团,开展区首届少儿艺术风采大赛。省、市级特色学校占全区学校总数的41.93﹪。

继续推行“入学绿卡”制度。现有外来流动人口子女5457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14.6%。2008年,接受30余名四川地震灾区来绍学生就学。继续做好未成年人医疗保障工作,区属学校参保学生达25166人。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普事业不断发展。全年新培育市级科技型企业59家,区级以上科技型企业总数达227家;新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79家;新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家,总数达30家;新税法下《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办法》出台后,3家企业被认定为新的高新技术企业。

全区企业研发中心数量不断增加。2008年新认定区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2家、市级6家、省级1家,省农业科技研发中心1家。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48只,其中省级22只(省级新产品16只),国家级3只。积极促成企业与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共有7只市院校科技合作专项资金项目成功立项。

积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专利申请大幅攀升。

2008年,全区专利申请量为4046件、授权量1370件,专利申请量和万人申请量均居全省第一。新培育市级专利示范企业19家、省级专利示范企业4家,市级以上专利示范企业总数达48家,其中省级9家。

加强孵化器建设,优化区域创业创新环境。

以区科技创业中心作为创业创新的重要平台,今年新引进5家单位入驻中心。实施孵化器科技项目5只,农业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与江南大学建设农产品检测中心实验室。

八、文化、卫生和体育

完善文化体育设施。投入10万元,对市区所有健身路径进行大维修。投入20万元,完善申报浙江省小康体育村体育设施的建设。维护越城区信息共享工程,电子阅览室增加20台电脑。配合绍兴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蕺山街道成功创建国家级社区健身俱乐部。

开展群众文体活动。做好奥运火炬在我市传递的配合工作。成功承办区第四届文体节。全面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积极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研究活动。开展社区文艺团队活动、文艺下乡活动等。

提升卫生管理水平,全面优化达标质量。继续做好农民健康、学生(儿童)体检等工作,加强健康档案的建档和动态管理。深入推进药品补偿机制改革试点工作,降低药品进销差价。全面落实社区卫生服务“十项”便民措施,落实社区双向转诊工作。继续做好三大类十二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提高项目达标率。加强医疗单位行风建设,不断提高群众对医疗服务的综合满意率。加强对餐饮企业、公共场所、学校卫生、重点职业病危害企业的监督监测力度,确保不发生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事故。开展社会医疗机构量化分级工作,加大对非法行医的查处和打击力度,有序推进村卫生室的整治工作。加强村级公共卫生联络员队伍建设,落实疾病监测和防控措施,确保不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口卫生管理工作,提高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率和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率,做好流动人口中的麻疹、手足口病等防控工作。

年末全区有 区级卫生机构3个,镇街卫生院8个,村卫生室6个,私人诊所23个,卫生系统职工总数299人。年末全区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与医卫人员有所增长(见表)。

卫生机构及医卫人员情况

指    标 单位 2008年 增长(%)

区级卫生机构数 个 3 增加1个

镇街卫生院(所) 个 8 增加1个

私人诊所 个 23 减少1个

卫生技术人员 人 254 6.72

其中:医生 人 189 13.17

护士 人 24 9.1

药剂 人 22 -26.7

检验 人 19 -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至年末,全区共有户籍人口410937人,比上年下降0.3%,其中非农人口317147人,增长0.11%。全年出生人口2796人,出生率5.72‰,死亡人口2096人,死亡率5.08‰,人口自然增长率0.63‰。

就业及社会保障日益完善。全区新增就业岗位5200个,完成计划的104%。全年培训各类人员5062人,充分就业社区创建率已达93%。建立镇街劳动监察中队,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落实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加强医疗、灾害和慈善救助,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保持100%,完成7个社区居家养老试点工作。开展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新增16只爱心助残亭,创建残疾人“家庭作坊式”就业模式。落实市政府养老保障政策,全区1.1万余人参加老年居民生活补贴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稳步增长。2008年,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3509元,比上年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950元,增长9.6%。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4837元,比上年增长13.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694元,比上年增长0.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外部经济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难度加大;土地、能源和环境约束日益突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更加迫切;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工作还需加强,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需要加快发展。

说明:

1、  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地区生产总值、各行业增加值绝对额以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均以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