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越城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七、教育和科学技术 积极推进教育城乡统筹和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区有各类学校(含幼儿园)121所,其中初中3所,在校学生5232人,专任教师304人;小学31所,在校学生32548人,专任教师1305人;幼儿园83所,在校学生12745人,专任教师812人;成人(乡镇农技培训))教育3所,在校学生6248人,专任教师5人;特殊教育1所,在校学生144人,专任教师9人(见表)。 各类学校、在校生数 类 别学校数(所)在校学生数(人)比上年 增长% 初 中352323.5 小 学31325480.6 幼 儿 园8312745-2.25 成人教育362483.3 特殊教育114492.0 改善科技创新环境,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新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66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级17家。全年受理专利申请3000项,授权批准专利550项。新增省级新产品50只。新增中国名牌产品2只。 八、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配合公祭大禹陵开展了15场社区文化展演活动。全区24个社区文化角做到月月有活动。组织开展趣味家庭文化体育运动赛、外来建设者歌唱赛、戏曲演唱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等。加大力度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书法家进村进户送春联、文化大巴第二轮进农村、进社区、数字电影进农村、公益影片进社区等活动。文化下乡、书法家进村进户送春联3000余对;文化大巴进农村、进社区80场;公益电影进社区 18场;数字电影进农村全年400场已完成。以“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群体活动。如举办越城区首届教职工达标运动会,200余名教职工参加了3000米健身走等5个项目的比赛。配合市体育局组织500余名社区居民参加第十届绍兴市千人凳会稽山活动,组队参加浙江浙江省“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浙中片区活动。积极挖掘、保护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我市第一批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我区占有24项。 公共卫生基础设施逐步增强。实施区疾控中心迁建工程,已完成办公楼的建设工程。 年末全区有区级卫生机构2个,镇街卫生院7个,床位数20个,各类医疗卫生技术人员238人,其中执业医师119人,护士22人。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至年末,全区共有户籍人口(按实际管辖范围)412190人,比上年增长0.08%,其中非农人口316805人,增长0.96%。全年出生人口2880人,出生率6.99‰,死亡人口2148人,死亡率5.21‰,人口自然增长率1.78‰。 优化创业环境,积极促进就业。全区新增就业岗位6566个,完成指标的109.43%;新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障参保人数为3631人,完成市下达任务3000人的121%。全年共培训本地农民6301人,其中: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4496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3449人,获证率为76.7%,转移就业人数达3610人,转移率为80.3%)。培训外来民工3022人。想方设法开展就业帮扶活动,促进就业,全年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339人。 劳动维权机制不断完善,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全年共处理来信来访438件,涉及人数1116人,其中处理集体上访、突发事件19起,涉及人数639人。答复市长公开电话30件、区长电子信箱28件,认真办理了市、区人大、政协建议、议案共18件,满意率在90%以上。全年共受理投诉案件442件,立案353件,结案334件,涉及人数1116人,共为1084人追薪283万元。从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稳定,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稳步增长。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1717元,增长13.24%;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0900元,增长13.19%。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077元,比上年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665元,增长35.69%。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产业布局、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资源和环境约束越来越紧;节能减排的形势还不容乐观;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公共服务能力还跟不上群众的需求;农民持续增收、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依然较大。 说明: 1、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今后均以《越城区统计年鉴》数为准。 2、本公报地区生产总值按行政区划范围统计,各行业增加值绝对额以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均以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