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永泰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实施加快“五大开发”和构筑“四大平台”的战略部署,深入开展经济工作“六赛六比”活动,努力克服“非典”和持续高温干旱等不利影响,同心同德,攻坚克难,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一、综合 2003年,国民经济保持稳步发展态势。全年实现永泰县生产总值29.7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49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6.50亿元,增长14.3%;第三产业增加值12.71亿元,增长14.1%。三次产业增加值的结构比例由上年的38:21.1:40.9调整为35.3:21.9:42.8。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民收入增长乏力;财政增收困难;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招商引资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仍然较大等。 二、农业 农业生产克服了持续高温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保持平稳增长。2003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58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农业产值8.74亿元,增长9.8%;林业产值3.13亿元,增长5.6%;牧业产值2.19亿元,增长2.6%;渔业产值2.11亿元,下降5.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41亿元,增长7.3%。 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3.08万亩,比上年减少1.12万亩,下降3.3%。主要农产品产量除粮食、蔬菜比上年减产外,油料、茶叶、水果、食用菌、甘蔗等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全年粮食总产量11.34万吨,比上年减少1.07万吨,减产8.6%。蔬菜总产量23.13万吨,减产1.8%。林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完成迹地更新面积0.60万亩,幼林抚育实际面积1.70万亩,成林抚育面积0.87万亩。畜牧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肉蛋奶总产量18865吨,其中,禽蛋总产量2301吨,增长11.6%。水产生产略有下降。全年水产品总产量4313吨,下降7.3%,其中淡水鳗产量3310吨,减产5.7%。 主要农产品产量 主要产品2003年(吨)比上年增减% 粮食113418-8.6 蔬菜231277-1.8 油料17137.3 甘蔗1266191.3 茶叶15962.8 水果8032051.5 其中:李果48693116.7 青梅161198.4 食用菌404810.0 其中:香菇21303.6 肉类164710.8 禽蛋230111.6 水产品4313-7.3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2003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61595千瓦,排灌机械动力3801千瓦,化肥施用量50131吨,有效灌溉面积165871亩,农村用电量3895万千瓦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发展。2003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4.55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9.9%。全部工业总产值14.59亿元,增长15.5%,规模以上工业产值8.31亿元,增长22.5%;规模以下工业产值6.28亿元,增长6.3%。 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20.56,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97.7%;流动资产周转次数1.74次;全员劳动生产率57244元/人;工业用电量12133万千瓦小时,增长12.6%。 建筑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94亿元,增长19.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6344万元,增长11.1%。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4887万元;更新改造投资完成(指国有单位)631万元;房地产开发投资4697万元;城镇私人投资245万元;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5819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增长19.8%。基本建设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3.7%。在全部投资额中,第一产业投资20718万元,第二产业投资4830万元,第三产业投资20796万元。 重大建设项目取得较大进展。2003年全年共续建、新建项目11项,其中,界竹口电站实现坝区截流,进入大坝主体施工;青龙溪电站完成主体工程;长坪电站建成发电;如意大桥建成通车。 五、交通邮电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全年实现增加值23285万元,比上年增长9.7%。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218.5万吨,货运周转量4853万吨公里;客运量89.68万人次,客运周转量4720.6万人公里。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625公里。 邮电通信业持续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301万元,其中,邮政部门全年完成邮政业务量1077.5万元,比上年增长12.7%;电信部门全年完成业务总量3223.5万元,下降1.7%。年末全县共有公用电话点2665处,装机用户突破5万户,全县电话普及率达到14.2%,比上年增加1.2个百分点。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4亿元,比上年增长7.1%。分城乡看,县城零售额累计实现5.3亿元,比上年增长7.0%,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累计实现5.1亿元,比上年增长7.1%。分行业看,全县批发零售贸易业消费品零售额7.3亿元,比上年增长23.5%;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1.8亿元,增长5.9%。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零售额1.8亿元,下降10%;个体经济零售额7.0亿元,增长27.1%;私营经济零售额0.3亿元,增长8.3%。 市场物价平稳运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0.5%,与2002年相比,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0.5个百分点。其中,食品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上涨1.3%、3.8%;衣着、家庭设备、交通和通讯工具类价格分别下降4.7%、4.9%、3.8%。 七、旅游、对外经贸 旅游产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打造旅游品牌取得进展,青云山被列入全省十大重点旅游项目,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与此同时,一年来,我县旅游业努力克服非典和干旱等不利影响,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全年共接待游客62.3万人次,实现旅游产值1.32亿元。 对外经贸工作发展困难。全年实际利用外资仅18.61万美元,出口总值(海关口径)178.82万美元,新批合同外资项目一个,总投资12万美元,合同外资3.61万美元。 八、财政和金融 2003年全县各级财税部门坚持依法征税,努力组织财政收入。全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10883万元,增长1.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589万元,增长6.3%。财政总支出19407万元,增长6.3%。 金融业保持平稳良好运行,各项存款继续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26亿元,比年初增加1.49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50亿元,比年初增加1.58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90亿元,比年初增加0.73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