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宁蒗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七、对外开放及旅游业 2009年,全县继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全力做好外向型经济发展工作,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国内招商引资工作成果喜人。全年共引进项目8个,其中:市外项目7个,市内项目1个,所引进项目均为1000万元以上项目,引进项目协议资金高达62.04亿元。 旅游业紧紧围绕4Α级旅游景区泸沽湖的保护与开发,继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旅游环境,努力提高服务意识,有效保障了我县旅游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全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200万元,比上年增长7%,实现泸沽湖门票收入1300万元,比上年增长8.3%。 八、财政和金融业 全县财政、金融工作措施得力,财政收支虽不平衡,但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较好,全面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任务。金融业各项存款余额平稳增长,现金投放力度增大,风险防范工作进一步加强,金融业实现平稳运行。 财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财税工作,做到开源节流,不断培植新的财源,努力增加财政收入。财税部门认真贯彻执行有关财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组织财税征收管理工作。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1.3123亿元,比上年增长40.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完成0.7316亿元,比上年增长38.8%;基金收入81万元,比上年增长118.9%。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支出完成8.7281亿元,比上年增长23.8%。 金融:进一步增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从而有效满足了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合理资金需要。存贷款余额比年初大幅度增长,同比现金投放增大。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与上年同期相比持续稳步增长,金融业运行平稳。2009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678亿元,比年初增长28.22 %,其中:农业银行存款9.914亿元,比年初增长26.84%;农业发展银行存款0.1665亿元,比年初增长338.16%;农村信用联社存款5.1041亿元,比年初增长60.88%;邮政储蓄银行存款1.2961亿元,比年初增长17.93%。全县金融机构储蓄存款7.5148亿元,比年初增长23.49%。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6362亿元,比年初增长29.03%。其中:农业银行贷款0.4329亿元,比年初增长10.55%;农业发展银行贷款0.3641亿元,比年初增长-2.78%;农村信用联社贷款2.6198亿元,比年初增长28.55%;邮政储蓄银行贷款0.2194亿元,比年初增长1445.07%。 九、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体育 科技:全面实施科教兴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科技项目的实施,特别是在农业、工业领域加大了科技投入。2009年组织实施科技项目1项,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60 万元。通过科技项目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全县经济的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的进步。 教育事业: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两基”成果继续巩固和加强,教育事业在改革调整中稳步发展。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1740人,比上年增长15.6%;普通小学在校学生31479人,比上年下降0.7%;幼儿园入园班3003人,比上年增长9.04%。全县小学入学率99.33%,初中毛入学率达100.5%,小学辍学率为0.99%,初中辍学率1.5%,初中升入普高升学率52.8%。 文化事业: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围绕建设民族文化特色县的目标,以繁荣文艺创作,发展艺术生产力为核心,以农村文化工作为重点,全县文化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立足我县民族众多,民族文化特色鲜明,文化品位高的实际,加大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宣传。为了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县泸沽湖艺术团经常下乡进行演出。积极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我县旅游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组织了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民间器乐比赛、说唱赛等文艺活动。同时大力抓好文化市场的监管工作,净化文化娱乐场所。继续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累计建成907座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全县电视覆盖率达95%,有线电视用户达7600多户。2009年共组织了500多人次的文化下乡、进村活动,文艺演出时间累计达1800分钟;成功举办了“宁蒗彝族火把节篝火晚会”、“迎新春文艺晚会”、“60周年国庆大型文艺晚会”、“改革开放三十年文艺晚会”等独具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演出。体育事业成绩喜人,县内组队开展了文化杯等运动会,参加运动会的运动员达到150人;同时大力发展农民健身工程,为全民健身活动的全面开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卫生事业: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县年末拥有医院(卫生院)18 个,床位390张,医护人员334人。全年县、乡、村三级政府府投入48万元资金进行卫生事业条件改造。落实各项防治措施,重大疾病预防机制进一步完善。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卫生城市创建活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和药品监管得到加强。 十、人口、人民生活、环境保护和社会保障 2009年末全县户籍人口258298人,比上年末的255510人增加2788人,增长10.9%,年末总户数75272户,较上年增长3.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18‰。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据全县劳动工资统计,年内纳入劳动工资统计的单位共272个,从业人员9300人,从业人员劳动报酬23243万元;其中:在岗职工8965人,发放工资23002万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5657元,同比增长15%。据相关抽样调查资料反映:2009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38元,较上年增加324元,同比增长20%,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624.4元,较上年增加785.4元,增长10%。城市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共有57580户67028人得到了城市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其中:5724户9578人获得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51856户57450人获得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口帮扶、部门挂钩等扶贫工作取得新成绩。 环境保护事业持续发展。继续抓好工业污染源达标工作,实现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2009年共办理环保审批手续40件,辖区内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达到95%,“三同时”执行率达5%。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围绕落实“两个确保”工作,社保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发放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2939万元;支付医疗保险金596万元;最低生活保障金5625.34万元,其中: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503.34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4122万元;安置各类下岗失业人员103人。 扶贫攻坚取得新的成绩。全年共投入各项扶贫资金5438.3万元,其中异地开发资金400万元,经过一年扶贫攻坚全县全年又有5600人初步解决了温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