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2)

2010-02-09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统计

对外贸易实现高速增长。全区进出口总额5058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2.2%,其中出口总额3875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0.6%,进口总额1183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7.0%。工业企业完成出****货值27.09亿元,比上年增长38.3%,外贸依存度为21.1%,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服装、鞋革、文具、眼镜等传统商品仍是工业企业对外贸易的支柱产品,出****货值分别为2.06亿元、13.35亿元、4.01亿元、1.62亿元,出口增幅分别为23.3%、47.8%、20.7%、10.9%。其中东艺鞋业有限公司、莱丽斯鞋业有限公司、迪安鞋业有限公司、巨一集团有限公司、金帝鞋业有限公司出****货值超1000万美元。外贸出口主要市场为俄罗斯、美国、东欧、非洲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六、财政、金融、保险业

全年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9.20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53亿元,比上年增长0.3%。全年税收收入9.45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中央两税收入2.75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全年土地出让及配套费收入1.98亿元,比上年减少67.2%。全年可支配财力8.69亿元,比上年减少13.9%。财政在促进我区经济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强。全年财政支出4.72亿元,比上年增加17.0%,其中行政事业费支出0.53亿元,比上年增加34.0%,基本建设支出4.06亿元,比上年增加15.9%;企业挖潜改造支出5370万元,比上年增长74.3%,科技三项费用支出1286万元,比上年增长104.8%。

金融业务不断扩大。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5.13亿元,比年初增加3.66亿元,增长11.6%,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2.09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年末金融机构的各项贷款余额为23.66亿元,比年初增加9.4亿元,增长65.9%。全年现金投放254.06亿元,现金回笼250.88亿元,货币净投放3.18亿元。

保险业发展平稳。全年保费总收入3039.8万元,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1598.7万元,人身保险费收入1441.1万元。全年赔付财产险886.2万元,赔付人身险131.6万元。

七、科学技术及高新产业

全区科学技术事业迅速发展。2003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6.48亿元,比上年增长33.1%,占全区工业总产值20%;实现销售收入25.32亿元,比上年增长38.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创汇1550万美元,创利税2.9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亮点。全区现有各类高新技术企业32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3家、市级13家。截止2003年底,全区共实施国家火炬计划项目8个,省火炬计划项目6个;国家级创新基金项目3个,省级创新基金项目8个;省高新技术产品18个,80项产品被认定为省级新产品。2003年,全区企业共申请专利155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20项,外观专利130项,比上年有了大幅增长。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成效,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区现有省级研发中心5家,市级技术中心7家,区级技术开发中心19家,其中今年新增的有省级1家,市级4家,区级6家。全年共投入科三费用472万元,孵化器专项资金105万元,争取市级高新区孵化器专项经费补助30万元。

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进展顺利。高新园区完成基础设施面积633亩,建筑竣工验收面积1.9万平方米,已全部出让并投入使用。首批7家产业化高新技术企业全部顺利施工并竣工投产。孵化器首期工程1.9万平方米孵化用房已投入使用,二期工程1.1万平方米小试基地正动工兴建。目前已有41家初创型科技企业、68个高新技术项目入驻孵化器孵化。目前在孵企业有从业人员428人,其中引进本科以上科技人员187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33人,留学生10人。孵化企业拥有专利19个,省级以上科技成果7项,其中5个项目通过国家有关部门技术鉴定。孵化企业注册总资本3528万元,2003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780万元。

开发区网上技术市场发挥重要作用。开发区分市场已发展在线企业462家,发布技术难题200项,投入研发经费7100万元,成功签约37项,签约金额3100万元。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市级市场任务,名列全市前茅。

八、市政建设和环境保护

以滨海园区为主的市政建设全面铺开。滨海园区起步区市政工程Ⅰ、Ⅱ标段已完成排水管72707米,路基2518208立方米,桥梁17座,完成率30%,投资10375万元。滨海园区二期市政工程设计面积约15万平方千米,概算为15亿元。

园林绿化亮丽工程效果显著。完成滨海大道一期2500米道路绿化,新增绿地面积4万平方米,共栽行道树81棵,改造绿地面积0.7万平方米。高新园区完成沥青路面铺设26541平方米,人行道12000平方米。完成全区约17万平方米的公共绿地承包、养护公共招投标工作。完成滨海大道一期140杆路灯的设计和安装。

市政设施维护、维修秩序得到有效落实。全年共计完成维修人行道570平方米,砼路面1363平方米,沥青路面2721平方米,更换窨井260套,集水井355套。完成东片垃圾转运亭机械设备的改造任务。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强化环境监察工作力度,确保污染源达标排放,全年共查处环境违法案件6件,罚款4万元。实行全面排污申报登记制度,2003年新增排污收费企业101家,目前共有226家企业,共征收排污费157万元。加快塘河治理进度,改善区域水质质量,滨海园区完成管网建设35公里,排污压力管3公里,污水泵站1座,龙湾园区企业雨污分流治理44家,整治排污口9个,管道疏通91408米,关停餐饮业55家,重点污染源企业整治7家。管委会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运行取得良好成效,体系运行融入行政管理中,区内企业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至2003年末,全区有21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九、文化、卫生、教育、体育

文化事业步入了健康有序的运行轨道。2003年对区内的网吧、舞厅、电子游戏、音像制品、图书出版等文化事业经营场所进行了4次清理整顿,净化了全区的文化市场。为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建成了社区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宣传栏、阅报栏等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并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各类特色的文化活动,如“温师院走进社区”文艺汇演、书画比赛等。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非典期间,开发区成立了非典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共投入非典防治专项经费158万元,建立和完善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环境大治理,投入20万元专项经费对公共环境深入开展除四害运动,2003年9月,我区顺利通过省爱卫会灭蝇工作达标验收。成立了2个医疗服务中心,区内现共有个体诊所12家,从业医务人员67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