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高密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7 潍坊市高密市统计局

高密市统计局

(2008年2月26日)

2007年,高密市进行了镇街行政区划调整,全市由原20处镇街合并为10处,含7个镇、3个街道;调整后3个街道人口均突破10万人。原有行政村994个,划转峡山区代管34个行政村,版图面积由1605.55平方公里减为1526.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由95617公顷减为92996公顷,年末常住人口由87.41万减至84.39万。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富强和谐“大高密”,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实施“工业立市、工业强市”战略,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实现了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呈现出经济总量扩张、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发展态势。

一、国民经济运行良好

1、国民经济总体运行平稳。

综合经济指标稳定增长。200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97.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一年增长20%(现价增幅为25.2%)。第一产业增加值26.54亿元,增长12.1%;第二产业增加值131.46亿元,增长21.7%;第三产业增加值39.92亿元,增长19.7 %。非公有(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增长的突出亮点完成增加值150.28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75.93%,比上一年增加了0.6个百分点。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2.26万元,比上年增加0.44万元。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由2006年的14.13:65.15:20.72调整为13.41:66.42:20.17。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有所下降,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上升到86.59%,二、三产业成为拉动我市GDP增长的主要动力,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1.26%、20.48%,分别拉动GDP增长14.3和4.1个百分点。

财政增收,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83831万元,增长33.6%,地方财政收入100638万元,增长41%,全面完成年初预算,增幅较高;上缴中央“两税”58266万元,增长23.9%。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工商税收完成71309万元,增长44.1%;农业“两税”完成7362万元,增长16.5%。全年财政总支出123593万元,其中地方灶内支出114759万元,分别增长33%和30.4%,与地方可动用财力123595万元相抵,当年实现结余2万元,累计结余300万元。

金融运行健康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04.68亿元,比年初增加18.08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2.58亿元,比年初增加8.45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88.31亿元,比年初增加16.2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64.89亿元,比年初增加10.16亿元;中长期贷款19.63亿元,比年初增加4.98亿元。

2、农业发展稳中略升。

种植业丰产丰收。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10.47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粮食播种面积151万亩,比去年下降7.4%。其中由于2006年秋冬干旱,小麦面积由82.1万亩下降为73.4万亩,下降10.6%;棉花播种面积7.3万亩,下降9.6%;油料播种面积26.5万亩,增长23.4%;蔬菜播种面积19.3万亩,增长4.9%。全年降水量达903.9毫米,年平均气温14.1℃,日照时数2199.5小时,比较适宜农作物生长,除因秋收时节雨水较多导致棉花减产外,其他主要农作物丰产丰收。

主要农作物产品产量如下(单位:万吨)

主要农产品  总产量  比2006年增长(%)

粮食     70.10   10.2

其中:夏粮  32.53   -10.6

秋粮  37.57   38.0

棉花     0.60   -15.7

油料     10.10   45.4

烤烟     0.16   60.0

果品     10.64   2.3

蔬菜     77.48   16.5

畜牧业生产回升较快。上半年由于受禽畜疫情影响,养殖业出现滑坡:生猪出栏66.78万头,同比下降6.2%;家禽出栏2210.76万只,同比下降10.1%。下半年伴随禽畜疫情的有效解除,受国家政策扶持和畜牧产品高价位运行的拉动,全市畜牧业得到较快恢复性增长。全年生猪出栏117.07万头,增长1.3%;家禽出栏5301.82万只,增长0.8%。肉类总产量19.4万吨,增长1.8%;禽蛋产量3.2万吨,增长5.2%。

主要畜产品产量和年末存养数量如下:

产品名称及单位  数量   比2006年增长(%)

肉类总产量(吨)  194117  1.8

禽蛋产量(吨)   31522   5.2

蚕茧产量(吨)   3451.9  13.0

大牲畜存栏(万头) 9.07   17.2

猪存栏(万头)   48.6   6.2

羊存栏(万只)   3.32   -13.8

家禽存栏(万只)  1174.8  6.0

林业、渔业生产稳定。全市完成造林面积2138公顷,其中新增经济林60公顷;育苗500公顷;改善农田林网17333公顷,四旁植树154万株。全市淡水养殖面积3950公顷,水产品产量8450万吨,增长3%。

农业机械化装备及服务能力提高。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23.8万千瓦,增长14.2%。农用汽车、农用运输车和农用拖拉机保有量72599台,增长84.5%;联合收割机1274台,增长21.6%;拖拉机机引农具44862台(套),机具配套比达1:1.17。全年完成机耕、机播、机收作业面积分别为177.6万亩、183.6万亩、125.4万亩。

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全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49亿元,投工2300万个,搬动土石方2900万方;有效灌溉面积达100.7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比重为70.7%。

3、工业立市成效显著。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良好,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83家,比上一年增加59家;完成总产值487.5亿元,增长42.8%。轻、重工业协调发展,分别完成总产值342.5亿元和145亿元,增长42.9%和42.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91.5亿元,比上年增长39.9%;产品销售率为98.7%;实现利税41.8亿元,增长44.3%;实现利润26.6亿元,增长43.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及单位    产量    比2006年增长(%)

饮料酒(千升)     623     -45.49

棉纱(吨)       199185    10.01

布(万米)       158523    31.07

服装(万件)      5979     2.34

皮鞋(万双)      327.2     9.44

化肥(折纯.吨)    11210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