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栾城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0-02-05 石家庄市栾城县统计局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省、市、县党代会精神,凝心聚力求突破,全力以赴抓落实,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提高。

一、综合

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4.7%。其中第一产业平稳增长,实现增加值18.3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快速增长,实现增加值41.9亿元,增长20.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4.8亿元,增长12.6%。

年末全县总人口325789人,比上年增长1.34%。其中非农业人口76680人,农业人口249109人。全年出生3254人,死亡195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02‰。

年末县以上单位职工人数15760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20712万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3142元,比上年增加1414元。

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年末全县参加养老保险人数20017人,其中离退休人员3741人,养老金发放率达到100%。全县参加医疗保险单位269个,参保人数19022人,参保率达到100%。年末全县共有557户(1381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697户(3160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我县荣获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

不断探索加强干部人事制度管理的新办法,公务员队伍素质普遍提高,按上级要求全县实施公务员法改革工资制度规范津贴补贴工作顺利进行。

全县民营经济继续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624864万元,比上年增长21.5%,占全县GDP比重达到73.7%;上缴税金25175万元,比上年增长21.8%,占全县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69.9%。

二、农业

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2006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6486万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农业产值157516万元,增长1.3%,牧业产值176845万元,增长8.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707万元,增长4.0%。粮食生产获得丰收,全年粮食产量达到274887吨,比上年增加了2102吨,粮食亩产517.3公斤,比上年增加7公斤。

畜牧养殖增长较快,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产值的比重达到52.6%。其中全年肉类总产量7.7万吨,增长6.9%;禽蛋产量8.6万吨,增长4.9%;鲜奶产量10.3万吨,增长8.4%;猪存栏27万头,与上年持平,猪出栏56.4万头,增长3.5%;牛存栏6.7万头,增长4.7%,牛出栏8.9万头,增长5.9%;家禽存栏1893万只,比上年增长9.2%,家禽出栏1733万只,比上年增长5%。

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产业化经营率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58%,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在全县开展了县树、县花、县草征集活动,确定了县树、县花、县草,分别为栾树、月季和白三叶。实施了县长绿化特别奖,有12个单位、30名个人获奖。全年栽植乔木96万株,花灌木86万株,林木覆盖率达到21.3%。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

农业机械化基本普及。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61.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2%。农用运输车5591辆,大中型拖拉机1000台;当年机耕面积25975公顷,机播面积26412公顷,机收面积19112公顷。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7917吨,下降0.6%。

全县用电量78105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9.7%。其中农业用电6568万千瓦时,比上年减少9.9%,工业用电50988万千瓦时,比上年增加29.6%,居民用电20407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1%。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6年全县工业快速增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65344万元,比上年增长27.8%,实现利税106508万元,比上年增长37.0%。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达98.8%。

建筑业全年完成增加值32015万元,比上年增长20.9%。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7118万元,比上年增长18.0%,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0344万元,增长22.1%。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9462万元,比上年增长14.9%。商业网点建设实现新发展,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两年增加农家店209家,安排就业181人。

全县外贸收购总值完成5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全年直接利用外资164万美元。

六、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06年全部财政收入完成36008万元,比上年增长19.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189万元,比上年增长17.7%。财政支出35032万元,比上年增长27.1%。全县人均财政收入1112元,比上年提高169元。

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有力支持了以畜牧业为主的特色农业及县域经济发展,我县被列为3个省级农业财政资金整合工作试点县之一,争取上级资金1312.4万元。

金融秩序稳定,存贷款余额继续增加。年末全县贷款余额225670万元,比年初增长3.5%;存款余额458182万元,比年初增长8.1%,全县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342677万元,比年初增长10.5%。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圆满完成农村信用合作社创建工作。

七、交通、邮电

2006年投资4372万元,硬化改建栾窦公路等县、乡、村道路36.5公里,体育大街南延栾城段开工建设。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01公里,公路密度为145.2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年货运量402万吨,货运周转量32160万吨公里;客运量308万人次,客运周转量8624万人次公里。

全年邮政业务收入1202万元,比上年增长14.7%;移动通信业务收入4368万元,网通业务收入3793万元,截止2006年底,全县固定电话70813部,小灵通27642部,移动网上用户64576户,联通网上用户43400户。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全县科研经费支出196万元,占财政支出比例1.32%。组织实施县级科技项目23项,其中列入省计划2项,列入市计划6项。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全县拥有中等职业学校3所,在校生4141人。普通中学19所(其中初级中学16所),在校生25468人(其中初中19466人)。小学100所(其中农村小学85所),在校生25931人,幼儿园(班)34所(其中民办32所),在校生5217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64人。全县拥有教职工4562人(其中公办430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