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正定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0-02-05 石家庄市正定县统计局

2008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加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正定”的总体目标,以做好城市建设、产业调整、生态恢复“三篇大文章”、实现“三年大变样”为战略重点,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努力克服国内外不利因素的影响,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环保,积极推进统筹协调发展,努力改善民生和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创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打造新的环境优势、产业优势、开放优势,努力将我县建设成为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现代化城市,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体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要求。

一、综合

全县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2亿元,比上年增长2.1%;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9.3亿元,增长13.9%;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5.7亿元,增长14.9%。

全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重点工作的突破活跃经济工作全局,经济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地区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7.3:46.7:36.0。非农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2.7%。

二、农业

全县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紧紧围绕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的目的,积极落实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加大对农民生产生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支持力度,多措并举,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促进了全县农业、农村全面协调发展。

农业生产全面发展。2008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46.0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其中农业产值18.8亿元,牧业产值25.0亿元,增长3.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85元,比上年增长8%。

种植业结构不断调整。今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842039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638198亩。受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持续高涨,加上农业技术指导到位、气候适宜等因素,粮食生产喜获丰收,蔬菜、经济作物稳定增长。全年我县粮食亩产519公斤,总产量331279吨。其中夏粮总产156348吨,秋粮总产174931吨。经济作物播种面积79475亩,其中棉花面积9712亩,总产量540吨;油料种植面积68972亩,总产量18954吨。蔬菜受价格高位运行的刺激,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2991亩,达118108亩,总产量达到819192吨。

畜牧业生产稳定。我县认真贯彻对畜牧业生产的补贴政策,从资金、技术、信息服务等多个方面入手,大力扶持引导畜牧业发展,特别是加大对奶业生产、销售等环节管理和支持,促进我县奶业持续健康发展。2008年末,全县家禽存栏1440万只,奶牛存栏4.6万头,分别比上年增长2.4%和17.3%。生猪存栏达27.52万头。全年肉产量为7.0万吨,禽蛋、奶类产量分别达12.4万吨、8.0万吨,分别增长2.0%和1.8%;出栏生猪45万头,同比增长6.7%,出栏家禽1900万只,同比增长3.2%。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4.3%。

林业、渔业保持较好发展势头。全年当年新增育苗面积27公顷;水产品产量1600吨。

主要农副产品产量

单位 2008年产量 比上年±%

粮食 吨 331279 8.9

棉花 吨 540 ----

油料 吨 18954 ----

肉类 万吨 7.0 4.8

禽蛋 万吨 12.4 2.0

奶类 万吨 8.5 1.8

奶牛存栏 万头 4.6 17.3

家禽存栏 万只 1440 2.4

农业产业化经营继续稳定发展。通过抓基地、壮龙头、拓市场等一系列有效措施,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带动作用逐步增强。2008年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型经济销售额达到66.98亿元,龙头企业发展到25家,产业经营率达到67.0%,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

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2008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43.8万千瓦。各类农业机械拥有量普遍提高,农用运输车36508辆,大中型拖拉机1758台,农用水泵14274台,联合收割机923台,秸杆粉碎还田机1209台。全县农业用电量6052万千瓦时,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44517吨,农药使用量470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县认真贯彻落实各项节能减排降耗措施,坚持市场导向和科技创新相结合,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克服国内外金融形势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不利影响,企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即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完成增加值45亿元,增长18.4%。工业产销衔接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达98.3%,比去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23.4亿元,比上年增长27.4%。

2008年全县主要工业品产量普遍提高,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我县工业主导产业中,人造板、饲料、服装、家具等一些重点行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对全县经济的快速增长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单位 2008年 比上年±%

人造板 万立方米 2650499 37.3

混合饲料 万吨 1545733 11.6

服装 万件 703.2 26.2

印染布 万米 88363 -8.9

塑料制品 万吨 68839.6 44.2

家具 万件 695380 5.2

合成洗涤剂 万吨 132615 1.2

发电量 万千瓦时 33804 -23.7

小麦粉 万吨 165263 46.6

全县建筑业稳步发展,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8年底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5.31亿元,比上年增长5.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上下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紧抓住城镇化建设和市区北跨这些难得的发展机遇,结合主导产业、重点行业发展的需要,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多渠道筹集资金,全面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园区建设、项目建设取得喜人成绩,纺织服装基地、科技工业园、综合工业园区、小商品市场、物流园区等园区及项目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为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搭建了良好的载体和平台,增强了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2008年我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8亿元,增长37.2%,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5万元,增长40%。

五、国内贸易

我县紧紧围绕省会“一体两翼”建设对我县的功能定位,以建设华北重要商贸城为目标,把服务业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多渠道筹集资金,不断加快市场建设步伐,力促商贸流通产业加速发展,特别是“4.26”正博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提升了我县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带动了交通、住宿、餐饮、旅游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更为我县商贸流通产业的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5亿元,比上年增加6.45亿元,增长20%。城乡市场共同繁荣,县城零售额26.0亿元,同比增长20.8%;县以下完成15.5亿元,增长19.6%。各行业均保持较快增长,批发零售业完成38.8亿元,同比增长20.6%;住宿餐饮业完成1.98亿元,同比增长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