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桥东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紧紧围绕“三区”建设,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凝心聚力求突破,全力以赴抓落实,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都取得了新成绩新进步,圆满完成了“十一五”开局之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一、综合 全区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初步核算,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16亿元,同比增长1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0.5亿元,同比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4.11亿元,同比增长15.3%,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1.55亿元,同比增长18.5%,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1.91:53.94:44.15。 二、农业 继续深化农村体制改革,优化农村管理体制,抢抓机遇,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城带乡、以城促乡、城乡结合,优势互补,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2006年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68公顷,粮食产量达到2702吨,同比增长1.02%;果园面积101公顷,园林水果产量为10191吨,同比增长20.2%。按现价计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593万元,其中,农业产值3119万元;林业产值5万元,牧业产值7060万元,渔业产值7万元。目前我区牛、猪、禽、羊的存栏分别达到200、11000、269700、3500头(头、只、),肉、蛋、奶的产量分别达到2786、1827、600吨,奶牛和生猪优良品种率达到了90%以上。 严格按照国家的政策规定,减轻农民负担的有关精神,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全区粮食直补及农业综合补贴面积8477亩,发放补贴资金77151元,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工业 坚持“抓大户、抓创新”,多措并举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突出抓好三环集团、双环集团、中润制药、华荣制药等区属优势骨干企业发展,帮助其做大做强;积极帮助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围绕冶金装备、汽车、医药等传统主导产品,引导企业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掌控产品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扩大优质产品比重,增强核心竞争力。 2005年,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362841万元,同比增长9.0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86026万元,同比增长15.4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87325万元,同比增长8.41%。实现利税29576万元,同比增长8.7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9585.5万元,同比下降长65.392%。实现利润总额20745万元,同比增长8.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614万元,同比下降87.55%。 四、固定资产投资及重点项目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健康快速增长,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6.27亿元,同比增长43.63%,其中,区属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4亿元,同比增长27.5%。 按照“促开工、抓在建、保投产”的原则,加大了对重点项目的管理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对重点项目建设进行调度、协调、服务,努力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已有诚铭商务大厦等25个项目完工,休门改造D区等14个项目开工建设,义堂改造等4个项目完成或基本完成拆迁,2个项目正在抓紧跑办前期手续,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国内贸易 商贸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华夏灯饰城、河北韩城等一大批商贸服务设施投入使用,以槐安路、东风西路为中心的新商贸集群已初步形成,我区全年新增商业面积26万平方米,达到历史新高。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南三条市场授予“中国商品交易市场最具影响力奖”。2005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99亿元,同比增长158%。32个商品交易市场,全年市场成交额达到290.6亿元,同比增长13.2%,其中南三条市场成交额为271亿元,同比增长25.69%。 六、对外经济 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招商引资活动,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全年引进市外资金8.2亿元,同比增长15.98%;引进技术17项,引进人才252人;实际利用外资875万美元;完成贸易出口额6298万美元,同比增长64.1%。 七、财政 按照“保工资、保稳定、促发展”的顺序,保证了公教人员工资的发放和全区政府机关工作的正常运转,通过培植财源、综合治税、深化各项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等措施,促进财政收入及时入库,确保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01338万元,增收14427万元,同比增长14.5%;其中,中央级财政收入完成46517万元,同比增长11.86%;省级财政收入完成9677万元,同比增长12.7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5144万元,增收8399万元,同比增长21.63%。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38.7%。财政收入无论增量还是增速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可用财力明显提高。加强公共财政大服务观念,关注基层、保障重点支出,全年财政支出28080万元,同比增长27.44%。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全年组织开发新产品、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专利产品实施共19项,实现新增产值9.1亿元,利税1816万元。科技投入不断加大,全社会科技创新总投入达2.5亿元,同比增长8.7%。科普宣传有序开展,充分发挥我区科普联席会职能,举办了“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科技周”、“防震减灾宣传周”等大型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6万余份。编辑《桥东科技》4期,发行6万份,宣传群众8万人次。知识产权工作得到加强,我区专利申请量达到150件,同比增长15%,实施专利项目10项,新增产值1500万元,实现利税165万元。 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办学品位,以校园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落脚点,构建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突出了办学特色,学校形象不断提升。2005年,全区共有中小学、幼儿园45所,中小学在校学生36503人,其中,小学30所,1所特教学校,在校小学生19408人,毕业生3504人,小学升学率100%,学龄儿童入学率保持了100%。;中学10所,初中在校学生8178人,职业高中在校生4918人,普通高中在校生3999人,毕业生4662人,初中升学率为100%;幼儿园4所,在园幼儿800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彩色周末”文化活动举办的红红火火,有声有色,共有10多个单位参加演出,分别在26个场所演出422场,宣传观众10万多人次,受到各界群众的欢迎,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彩色周末”文化工程优秀组织工作奖。社区文化全面发展,我区已建成10个业余演出团体,文化演出队伍80多个,社区文化正向创特色、创规模、创品牌的方向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