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木兰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05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加快发展速度,提升发展水平,建设小康木兰“的总体要求,拼搏实干,开拓创新,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一、综合 2005年木兰县国民经济呈现良好的运行态势,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75346万元,同比增长16.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2735万元,同比增长25.4%;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36527万元,同比增长23.0%;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76084万元,同比增长8.3%, 二、农业 2005年农业生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439850亩,同比增长10.8%,其中粮食作物面积为人1368810亩,同比增长9.8%,粮食总产量达到377632吨,同比增6.3%,粮食平均亩产为276公斤,比同期下降3.2%,全部农业总产值为102634万元,同比增长25.6%,在种植业发展的同时,畜牧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到年末,全县大牲畜饲养量达142746头,同比增长13.3%,存栏量达96608头,同比增长1.8%,生猪饲养量达130744头,同比增长10.7%,存栏量达71702头,同比增长8.2%,肉类总产量15305吨,同比增长27%,家禽存栏达154万只,同比增长22%,牧业产值实现1535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5%。 在农业发展的同时,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全县共打抗旱井18眼,新建和维修水利工程42处,基本完成了白杨木水库建设任务,新增大中小型农机具777台套,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9.48万千瓦,同比增长9.7%,大中型拖拉机为987台,比上年增加373台,增长60.7%,小型拖拉机8630台,比上年增加310台;农业机械化程度已达95.21%;全县完成造林面积867公顷,完成幼林抚育作业面积10666公顷次,分别比同期下降76.4%和13.2%;全县水产品产量为4100吨,同比增长7.8%,全年共转移农村劳动力42731人。组建了全国首家跨省区农业合作联社—沪哈南北粮食合作联社,创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三、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2005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34530万元,同比增长2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6792万元,同比增长35.7%,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实现17738万元,同比增长14.6%,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8986万元,同比增长28.6%,实现利税3264万元,同比增长29.6%。全县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997万元,同比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9000万元,同比增长8.9%,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450万元,同比增长20.7%。 四、交通运输邮电 全县拥有载客汽车988辆,拥有载货汽车555辆,完成客运量26万人,周转量1013万人公里,完成货运量17万吨,周转量670万吨公里。邮电通信业仍然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全县邮政业务量完成1517万元,同比增长14.1%,完成电信业务量3082万元,同比增长7.2%,移动电话用户已发展到65000户,同比增长20%,小灵通用户达23935户,比同期增加4810户,增长25.2%,由于移动用户的增加,固定电话用户已由同期的43220户减少到38545户,下降了10.8%,宽带接入的用户由同期的1580户增加到2535户,互联网用户基本与同期持平。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消费品市场稳步扩大,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4000万元,同比增长10.4%,分城乡看,县的零售额实现29562万元,同比增长10.3%,县以下的零售额实现24439万元,同比增长10.6%,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实现51956万元,餐饮业零售额实现1966万元,其他行业零售额实现 78万元,占零售额的比重分别为96.21%、3.64%和0.15%。 市场物价增幅较同期有所回落,2005年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3%,涨幅比上年回落2.7个百分点。分类别看呈现”五升三平“:居住价格上涨8.96%,食品价格上涨1.6%,衣着价格上涨1.8%,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上涨0.2%,交通通信价格上涨0.8%;烟酒及用品价格、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均与上年持平。 六、财政、金融、保险 2005年我县财政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县全口径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415万元,比上年增长23.3%,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908万元,比同期增长13.8%,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5738万元,同比增长22.6%。 金融运行平稳。2005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4805万元,同比增长12.5%,其中:居民储蓄存款95060万元,同比增长9.2%,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25313万元,同比增长10.2% 七、文化、教育、卫生 文化:全县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博物馆1个,电视转播台1个,广播电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100%,有线电视台1个,城镇有线电视用户8400户,农村有线电视用户4500户,有线电视覆盖率达15.9%,有线电视台能同时转播35个频道的电视节目。 教育:全县有普查通中学17所,303个班级,在校生15007人,教职工1252人;小学103所,863个班级,在校学生21667人,教职工1675人;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生470人,教职工73人;幼儿园25所,148个班级,在园幼儿数2667人,教职工152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22人,教职工24人。小学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阶段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8.78%,九年义务教育学生入学率为99.53%,高中毛入学率达30.6%。 卫生:全县有卫生机构17个,床位704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15人。 八、人口与人民生活 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为267263人,全年出生人口1948人,死亡人口414人,人口出生率7.3‰,人口死亡率1.6‰,人口自然增长率5.7‰。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36626人,女性人口为130627人,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4.6。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50元,比上年增长12%,人均消费支出411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251元,增长7.8%,人均消费支出1878元。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9210人,其中职工5848人;离退休人员3362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10800人。 全县年末在岗职工人数为13727人,其中:企业4657人,事业7430人,机关1640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0882元,其中:企业9450元,事业11045元,机关14235元。 全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5060万元,同比增长9.2%,人均储蓄存款为3568元,比上年增加274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