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依兰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0-02-05 哈尔滨市依兰县统计局

依兰县统计局

2005年,县委、县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委全会精神,按照“发挥优势、用足外力、打造精品、全民创业、追赶富县、立标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精心谋划,科学发展,齐心聚力,攻坚破难,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9848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9.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3084万元,同比增长13.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7698万元,同比增长33.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7429万元,同比增长14.1%。非公有制经济完成GDP200758万元,占全口径GDP比重的67.2%。三个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占GDP比重由上年32.8%、26.3%、40.9%调整到31.2%、29.5%、39.3%。财政总收入实现20018万元,同比增长23.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2424万元,同比增长22.1%。财政总支出40305万元,同比增长20.7%。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82110万元,同比增长103.4%,新增固定资产76976万元,施工项目54个。省重点老工业基地改造项目:哈飞工业集团汽车转向器有限责任公司吸能管柱项目在建设中。

农业

在国家惠农政策指引下,农村经济取突得破性的进展,农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77644万元,同比增长11.5%。其中:农业总产值实现122178万元,同比增长11.9%;占第一产业总产值比重68.8%。

林业总产值实现4883万元,同比增长5.9%;占第一产业总产值比重的2.7%。

牧业总产值实现41303万元,同比增长12.8%;占第一产业总产值比重23.2%。

渔业总产值实现2945万元,同比增长2.7%;占第一产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7%。

农业服务业总产值实现6335万元,同比增长4.9%;占第一产业总产值比重3.6%。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为26.06万千瓦,同比增长6.8%;化肥使用量(折纯吨)13634吨,同比增长12.2%;农药使用量368吨,同比增长4.5%;地膜使用量235吨,同比增长6.3%。

工业

工业发展态势良好,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户(国有或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其中4户为大中型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实现263216万元,同比增长15.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实现134382万元,同比增长34.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已达51.1%。工业增加值实现66454万元,同比增长26.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3117万元,同比增长78.8%,实现利润6788万元,同比增长276.3%。依兰煤矿的销售收入和利税总额已经跃居哈尔滨市五十强工业企业行列。以哈尔滨气化厂为龙头,拉动了依兰煤矿、哈尔滨气化厂科技实业公司等煤炭开采业和煤化工业两个支柱产业的发展。哈飞汽车转向器厂和华润新三星啤酒厂与粮食加工企业稳步发展,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

建筑业

建筑企业个数10个,资质以上建筑企业7个,资质以外建筑企业3个,建筑业实现产值28175万元。

批零贸易业

批零贸易市场销售平稳。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0055万元,同比增长20.0%。餐饮业零售额实现12257万元,同比增长19.0%。其中:食品类353503万元,占比重39.25%;衣着类185203万元,占比重20.57%;用品类316193万元,占比重35.11%;燃料类45653万元,占比重5.07%。

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哈同公路的建设,开辟了依兰交通历史的新纪元。现在拥有依勃公路(依兰县至勃利县)、旅游专线依丹公路(依兰县至丹青河旅游区),通乡公路完成了依愚公路(依兰县至愚公乡)、依江公路(依兰县至江湾镇)建设。交通境内公路里程1281公里;全年客运量100.2万人次;货运量87.7万吨;民用汽车拥有量2630辆。全年接待旅客35.5万人次。

全县拥有18个邮电所,邮政业务总量1547万元,同比增长9.6%;邮电业务总量7463万元,同比增长20.0%;本地电话用户96004户,同比增长37.4%;移动电话用户83988户,同比增长12.9%;互联网用户4505户。

城乡个体和私营工商户

个体私营经济增长较快,现已拥有城乡个体工商业户6517户,从业人员13650人,新开业1326户,从业人员1507人;私营企业85户,投资者141人,从业人员1620人。

金融

全县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24346万元,同比增长14.9%,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70979万元,同比增长12.0%,金融机构储蓄存款余额185227万元,同比增长13.7%。

市场价格

消费市场价格稳中有升,居民消费品物价总指数102.0%。其中:食品类101.3%,烟酒及用品类100.6%,衣着类100.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100.0%,医疗保健和供热用品类100.0%,交通和通讯类100.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102.4%,居住类108.9%。

二、人民生活

人口

全县年末户籍总数122451户,总人口39465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0620人,农业人口264032人;男性201900人,女性192752人。

居民人均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662元,同比增长20.9%,家庭人均总支出5897元,同比增长17%,人均消费支出5298元,同比增长22.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57元,同比增长12.1%;农村居民人均总支出6113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83元。

三、社会事业

教育

全县拥有27所中学,140所小学,普通中学任职教师1250人,小学任职教师2158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3121人,小学在校学生25618人。

卫生

全县医疗机构16个,与去年持平;床位724张,同比增长17.3%;卫生技术人员979人,其中:医生521人,卫生防疫人员483人。体育文化

体育场馆1个,影剧院2个,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7千册。

四、市政基础设施及公用事业

建设用地

城市规划面积9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8.4平方公里,居住用地面积4.79平方公里,公共设施用地面积1.49平方公里,工业用地面积1.31平方公里,储存用地面积0.45平方公里,其它用地面积0.36平方公里。

市政设施

建城区道路总长度137.4公里,道路已硬化总面积124.9万平方米,道路硬化率达75%;全县路灯总数18551盏,本年新安2720盏,主街亮化率100%;雨污水排水管道总长度65.09公里,雨污水排放量660万立方米,防洪堤总长度18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