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双城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2010-02-05 哈尔滨市双城市统计局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实现217233万元,同比增长10.8%;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实现4920万元,同比增长8.4%。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4.5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城乡消费品市场同步增长,其中县城和县以下零售额分别为28.3亿元和6.2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1%和1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30.4亿元,同比增长12.2%;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0.8亿元,同比增长7.1%。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及国有控股2.3亿元,同比增长0.3%;非国有32.2亿元,同比增长11.8%。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826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进口总额1745万美元,同比增长7.1%;出口总额6524万美元,同比增长51%。

六、交通运输、邮电和电力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实现159455万元,同比增长10.6%。

年末公路总里程2076.3公里,其中国家级公路117.8公里,县级公路216.8公里,乡级公路291.7公里。全县通公路行政村661个,通车率100%。年末拥有运输车辆27751。其中载客汽车5400辆,载货汽车1956辆,农用汽车13039辆,二轮摩托车5149辆,三轮摩托车2207辆。

全年公路运输货运周转量133260千吨公里,同比增长0.9%;公路运输客运周转量76060千人公里,同比增长1.2%。铁路货运周转量3110千吨公里,同比增长12.8%;铁路客运周转量5530千人公里,同比增长21.9%。

全市邮政业务总量2746万元,同比增长12.6%。电信业务总量21165万元,同比增长13.4%。年末本地电话用户数达到4135853户,其中农村电话用户83186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 192339户。全市固定电话普及率14.3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由上年末的23.5部/百人。年末互联网用户10276户。

全年用电量49989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4%。其中工业用电量22102万千瓦时,农业用电量848.5万千瓦时,居民生活用电量20783万千瓦时,非居民生活用电742.1万千瓦时,商业用电1476.1万千瓦时。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实现财政收入总计73380万元,比上年增长30%;全口径财政收入58684万元,同比增长25.7%;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4943元,同比增长21%。全年财政总支出106163万元,同比增长31.5%;财政一般预算支出93910万元,同比增长34.1%。其中教育事业费支出24466万元,同比增长32.7%;科学技术支出981万元,同比增长40.1%;医疗卫生支出5439万元,同比增长48.4%;农林水事务支出18088万元,同比增长154.2%。    全年金融业增加值实现2137万元,同比增长0.6%。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4.2亿元,同比增长8.7%。全年现金投放43604万元。

表9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情况

指        标 年末数(亿元) 同比增长%

各项存款余额 40803111.8

#企业存款 5635149.6

农业存款 61474.4

各项贷款余额 263998-8.3

#短期贷款 227274 -16

#工业贷款 1343518.9

商业贷款 118524-20.9

农业贷款 66339 51.5

乡镇企业贷款 1158---

私营及个体贷款 16-98.8

中长期贷款 36724113.5

全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9357万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342万元,同比增长8.6%;人身险保费收入7770万元,同比增长11.3%。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060万元,同比增长19.1%。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素质教育继续深化,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全年财政性教育费用支出24466万元,比上年增长32.7%。年末拥有各类全日制学校355所,其中普通中学47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287所、特殊教育1所、幼儿园12所。在校学生94379人。小学辍学率0.017%;初中辍学率0.47%;高中毛入学率51.3%。师资队伍建设继续加强,全市小学专任教师3012人,其中专科以上学历2129人,占比70.7%,普通中学专任教师2573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1803人,占比70.1%。专任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是:普通中学1:17.6;小学1:18.27。

全年财政科学技术费用支出981万元,增长40.1%,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0.9%。全年我市举办科技培训班245期。到2007年底我市有科研所14个,自然科学学会30所,攻关项目2个,推广项目6个,农村推广站24所,水利站24所,畜牧兽医站24所,林业指导站24所。当年获专利授权数32件,发明专利数1件。全市专业技术人员9797人,农业技术人员976人,中级职称以上4330人,初级职称5467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有文化站24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艺术表演团体1个,电影放映单位24个。艺术团体全年演出40场次;电影放映1600场次,观众292千人次。公共图书馆藏书7.5万册(件),年总流通量71千人次。电视台1座。全市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有线电视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用户其中农村5.3万户,城市2.2万户。入户率农村30%,城市50%。

全市有卫生机构27家,其中医院3家,卫生院24家,个体开业诊所53个。年末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381人,其中医生1061人。全市医疗机构病床948张,平均每万人有病床11.7张、医生13人。全市农村建有村卫生室661个,社区服务站6个。 卫生防疫人员370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2.5‰,婴儿死亡率10.4‰,产妇住院分娩比例99.9%。

体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体育设施11处,田径运动场2处,乒乓球室32处,篮球训练室5处。专项训练人员11人,业余体校1所,教师10人。体育代表队11个,代表队人数180人,市举办竞赛22次,全市经常性活动人数30.64万人,占人口比例38.3%。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813497人,其中男性人口413925人,女性人口399572人;非农业人口182204人。全年出生人口8752人,死亡人口1940人,人口出生率10.8‰,死亡率2.4‰,人口自然增长率8.4‰。

全市从业人员平均工资16302元,比上年增长24.2%,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6186元,同比增长24.5%。其中制造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5715元,同比下降18.6%;事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6094元,同比增长29.7%;行政机关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8570元,同比增长39.8%。

据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74元,同比增长11.5%;人均生活费支出5368元,同比增长7.2%,其中食品类支出1512元,医疗保健支出924元,同比下降24.9%居住支出665元,同比增长11.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422元,同比增长17.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3408元,同比增长10.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24平方米。农民文化娱乐消费比重5.6%,农村彩电普及率100%,农村电脑普及率3%。农村恩格尔系数38.6%,城镇恩格尔系数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