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道外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05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以“振兴新道外,打造中心区”为总体要求,认真落实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同心协力、开拓创新,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土地及行政规划 道外区地处哈尔滨市区中东部,全区土地面积256.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0.62平方公里,郊区面积215.98平方公里。市区设大兴、大有、三棵、化工、太古、太平、仁里、水泥、火车头、东原、东莱、民强、南马、南直、胜利、振江、崇俭、滨江、新一、新乐、靖宇、黎华,二十二个街道办事处,市郊设团结镇、民主乡一乡一镇。全区共有11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0个村委会。 二、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2005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130万元,增长8.9%;第二产业增加值311186万元,增长19.6%;第三产业增加值243152万元,增长26.4%。三次产业比重达到3:54.6:42.4。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95838万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1146万元,比上年增长25.6%。财政总支出80979万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一般预算支出79592万元,比上年增长18.9%。 固定资产 2005年全区固定资产项目8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276万元,比上年增长128%。 农业 农业经济稳步推进,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787万元,比上年增长13%。实现农业增加值16819万元,比上年增长12%。 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085公顷,比上年下降9.6%;经济作物播种面积779公顷,比上年增长131%,其它作物播种面积2992公顷,比上年增长0.5%。 主辅换位进一步得到巩固,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2%。无公害农产品全面提档升级,省级无公害基地达到6.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5.6%;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由1个发展到7个。种畜禽场达到6个,优良品种覆盖率达75%。加快发展游钓休闲产业,48家休闲垂钓点不断完善。 全区农业产品产量继续增加,粮食总产量达36472吨,比上年增长7.3%;蔬菜总产量110046吨,比上年增长12.9%。全年肉类总产量达11791吨,比上年增长16%;奶类产量7404吨,比上年增长21%;禽蛋产量11104吨,比上年下降3.6%。 实现养殖业产值22188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2%;实现渔业产值1610万元,比上年增长19%。 林业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实现林业产值157万元,比上年增长12%。完成育苗面积200亩,与上年持平。造林面积3050亩,比上年下降58%。 乡镇企业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全区乡镇企业实现总产值681412万元,比上年增长18.8%。实现销售收入1002528万元,比上年增长18.5%。实现利润49030万元,比上年增长15.1%。 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农民人均收入4624元,比上年增长12%。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持续增长。2005年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984543万元,比上年增长18.4%,实现工业销售收入874856万元,比上年增长22.8%,实现工业利润44391万元,比上年增长20%,实现税金31710万元,比上年增长22.2%。 建筑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产值466995万元,比上年增长46.7%。实现建筑业销售收入363668万元,比上年增长32%。实现建筑业利润12969万元,比上年增长37.6%,实现建筑业税金16155万元,比上年增长45%。 运输业 交通运输业保持稳定增长。2005年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业产值152883万元,比上年增长30.1%。实现交通运输业利润7336万元,比上年增长18.7%,实现交通运输业税金5837万元,比上年增长49%。 国内商业 消费品市场活跃。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04482万元,比上年增长20.4%。 我区加大了对市场建设的引导和扶持力度,现共有各类市场66个,比上年增加4个。其中综合农贸市场9个,专业市场51个。 外经外贸 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经济合作渠道进一步拓宽,全年共引进项目957个,实现引资额47亿元,同比增长18.7%。落实到位资金25.2亿元,超千万元项目109个,引资额25.6亿元,引进外资项目8个。协议外资额2118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1537万美元。 三、社会事业 科技 全区科技创新步伐加快。2005年末我区共有民营科技企业215户,共实施科技攻关计划2项,国家技术创新项目1项,市技术创新项目2项,国家级星火计划1项,市级星火计划1项,从市财政争取科技发展基金205万元。 教育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05年末全区共有普通中学48所,在校学生32063人,其中民办学校9所,在校学生7968人。职业高中6所,在校生5685人;小学73所,在校生2665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初中毕业生合格率100%,2005年考入重点高中1580人,高考录取2318人,录取率达到91.4%。 文化体育 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全年文化活动突破300场,成功举办春节秧歌汇演、送文化下乡、“冰雪情”剪纸艺术展、雪花文艺演出、医博会文艺演出、道外百年庆典、《金秋文化月》文艺演出和国庆电影周活动。获得省、市秧歌表演大赛一等奖,获市图书宣传、读书演讲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奖。老城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稳步推进,收集整理民间工艺品1003件。哈尔滨关道布展及庆典活动圆满完成。成立了老城艺术团和老城民间民俗研究学会。文化工作被申报全国先进单位。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参加市11项赛事,获奖牌222块,总成绩在八区十一县排名前三名。向上级体育部门输送运动员32人。我区获得省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和全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团体亚军。区教育局被评为全市唯一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卫生 医疗卫生事业有新发展,乡村、社区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全区拥有各类卫生机构223个,床位5082张。其中:医院42个,个体诊所136个,工厂卫生所18个,农村卫生所27个。全区共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710人,其中:医生1591人,护师、护士1622人。全区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4个,卫生技术人员490人;妇幼卫生机构2个,卫生技术人员115人。农村有卫生院2个,床位149张,卫生技术人员86人。 社会福利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2005年末全区有乡级敬老院2家,得到国家集体供养孤老弱残28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