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松北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2010-02-05 哈尔滨市松北区统计局

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截止年末,全区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达3994户,比上年增长21.3%;私营企业1114户,比上年增长15.7%;内资企业537户,增长5.1%。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至年末,全区以个人身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1万人,比上年增加4000人;参加失业保险企业496户,涉及职工2000人,比上年增加500人;全区还有2128非从业居民参加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12.26万人,参合率99.8%。

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

对外贸易保持平稳增长。据海关统计,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621.0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3.4%。其中,出口总值452.16万美元,同比增长38.5 %;进口总值168.93万美元,同比增长115.3%。

利用外资规模有所降低。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500.42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4.6%。全年新增外资企业2户。

引进内资

引进内资工作稳步推进。全年引进内资项目59个,协议业引进内资238.3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5.27亿元(其中不含政府投入7亿元)。在引进的项目中,基础设施类项目2个,工业及高新技术项目31个,商贸、物流、大市场项目13个,综合开发、建安项目7个,旅游、社会事业项目4个,总部项目1个,农业项目1个。

园区建设

园区建设健康发展。东北亚经贸科技合作区、欧美亚高新技术园区、哈尔滨国家环保科技产业园三个园区建设进展顺利。至年底,三个园区建设道路总长12.43公里,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3亿元,已签约入区项目共计59家,协议总投资额75亿元,有30家已经开工建设,资金到位额10.82亿元,部分企业已具备投产条件,园区产业化项目对全区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逐步显现。

三、社会事业

科技

科技事业稳步发展。创办了松北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和东北亚对俄科技合作发展中心等科技服务机构。全区已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3家,民营科技企业6家,申报各类科技计划13项,批准7项。全年申请专利51件,已授权19件。

教育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至年底,共有普通高中2所,共招收学生177人,下降18%,在校学生644人,下降7.7%;普通高中4所,在校学生842人,比上年增加92人。初中10所,在校学生7162人,比上年增加37人。初中毕业升入高中阶段的比例为65%。小学62所,在校学生7162人,比上年增加179人。全区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

文化、体育

文化、体育事业得到发展,群众性体育活动进一步开展。举办10次大型文艺演出,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

全年开展各类全民健身及体育竞赛活动20次,开展全民建设活动,群众性体育健身和竞赛活动参加人数达10万人次。全区新增5个社区全民健身活动场所,配置各类健身器材100件。

卫生

医疗卫生水平有所提高。至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7个,分别为省级医院1个、市级医院1个、厂企医疗机构(含大专院校)6个、结核病防治所1个;门诊部(所)1所(含个体诊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卫生机构床位数760张。卫生技术人员67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35人,注册护士152人。乡镇卫生院5个,床位140张,农村卫生技术人员180人。

社会福利与救助

福利事业与救助事业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至年末,全区共有福利单位13家,其中各类收养性单位6家,床位498张,其中社会投资办养老机构8家,床位178张,共收养孤、老、残、幼290人。至年末,全区城市低保户674户,1400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占全区人口的2%。发放优扶救济金和低保金计554.7万元,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全区558个重点优抚对象得到了国家定期抚恤补助。

四、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207493人,比上年增加24人。其中,常住总人口204036人,增加7044人。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69181人,增加10510人。非农业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比重为33.3%,比上年增加5个百分点。男性人口37774人,增加5336人。当年新出生人口1715人,全区人口出生率11.4‰,死亡率5.4‰,人口自然增长率5.9‰。全区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5。

劳动就业

劳动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全区年末城镇就业人数达3.6万人。全年共安置城镇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1004人。年末全区登记失业人数102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共有2995人领取了《再就业优惠证》。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区公共职业介绍机构1个,全年为6545名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农民提供了职业介绍服务。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农民发放134万元小额担保贷款,3274名失地农民得到了就业安置。

居民收入

农村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据抽样调查测算,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5318元,比上年增长13.5%;人均生活费支出3374.6元,同比增长25.6%。

五、城区建设与公用事业

城市综合整治

城市综合整治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建成灯饰景观街路2条;拆除违章违规建筑100余处,1.2万平方米;实施规划10路、17路、湖畔绿色家园、三环路土地置换等项目拆迁工作,共拆除各类房屋413户、工企8户,涉及拆迁面积13.2万平方米;实施了202国道改造、银河小区周边道路整治、松北大道扩建等工作,使城区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公共事业

全年基础设施完成投资9.2亿元。完成市政道路(段)29条,道路总长20余公里,敷设管线120余公里,高质量完成前进自来水厂日供水4万吨的改扩建工程,并一次性通过验收投入使用。城市三环路江北段及连接线路桥工程全线贯通。推进集乐2万吨污水处理厂工程,现已完成工程量的90%。启动松浦10万吨污水处理。配合二十道街跨江大桥南北贯通工程,完成144路和164路部分路网工程,继续推进内河整治工程。

六、环境保护与治理

城市绿化

生态型示范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区绿化建设总投资1.2亿元,新增绿地面积150.3公顷,新建公共绿地面积20.4公顷。新建道路绿地82.3公顷,单位、庭院附属绿地47.6公顷。全年植树56万株,栽花铺草109万平方米。至年末,建成区绿地面积已达1605万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35平方米。

环境保护和治理

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我区被国家环保总局评为黑龙江省首个国家级环保生态示范区。环境质量稳步提高。全区降尘年平均值为14吨/平方公里·月,建成烟尘控制区35.7平方公里,治理超标噪声源10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3.8分贝,噪声治理达到100%。